首頁>心理>

“哎呀,我從小腦子就笨,數學學不好。”

“你看這個孩子真的笨手笨腳,什麼都做不好。”

“都教過多少遍了?為什麼還是學不會?”

“真聰明,玩遊戲看一遍就學會了,這點聰明勁用到考試真了不得!”

......

類似的言論常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智力好壞常常成為他做事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校裡,獲得高分的學生被認為是“聰明”“高智商”,而不及格的學生被打上“傻瓜”“低智力”的烙印。

但事實上,考試分數低的學生並不是一事無成,他們有的擅長體育運動,有的在畫畫方面天賦過人。難道,體育運動時候快速的反應,畫畫時候對空間結構的把握這些活動不也是需要“用腦子”的嗎?

如果他們真的低智力,為什麼在腦力活動其他方面表現得又很好呢?

換句話說,他們在運動或者藝術方面展現的敏銳,為什麼不在考試時候也發揮出來呢?

心理學家也有同樣的好奇,於是“多元智慧理論”被提出來了。

多元智慧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由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提出,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智慧結構的理論。

傳統的智力測試問卷 或者 學校裡面學習的科目考試,最看重邏輯或者數理的計算,再或者是記憶能力。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想要做好一些事情或者取得成就,所需的能力往往非常綜合。

就像是,我們透過長跑成績選擇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足球比賽耗時耗力的確需要耐力好的運動員,但是忽略了比如帶球,對抗方面的實力。

再或者,我們透過比美來選擇演員,長相好看對於上鏡固然重要,但是缺少演技演員長得再美,也會讓人齣戲。

所以,“智力”真的不止紙上的一個分數那麼簡單,加德納做出分類,人至少有8個方面的智力維度。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其中,“內省智慧”是不是讓我們感到意外,很會自我反省也是一種智力的表現。這樣的人能正確構建自我,善於規劃自己行為。大多數的哲學家,神學家在這一方面表現突出,就好像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

實踐證明每一種智慧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種固定的數字概念,而是開放性的概念。個體到底有多少種智力是可以商榷和改變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理論框架或構想,隨著心理學生理學等相關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多元智慧的種類會越來越豐富。

所以,當你在某個科目或者事情上,表現得不那麼敏銳,不要著急因此否定自己的全部實力。

一個簡簡單單的“笨”,可能就會抹殺我們很多的可能性,讓我們對其他的事情喪失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積極去發現自己實力所在吧!

1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歧視我自閉症的兒子,觸碰了我的底線,我和公婆一家決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