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大家經常說中國的家長焦慮,為什麼?因為競爭很激烈,所以不得不焦慮。我們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優秀的孩子還要更優秀,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要努力。說實話,你很難不焦慮。

前段時間,劉瑜教授的演講引起熱議。她勸家長們不要太焦慮,她希望她的女兒以後成為一個普通人就好。而這一觀點引起很大爭議,儲殷教授則認為,劉瑜教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她是清華的教授,她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接受是中國最頂尖的教育,她的孩子以後也不會普通。而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是普通人,我們非常努力,都不一定能趕上別人,更別說不努力了。

所以這才是家長焦慮的原因。兩位教授各有自己的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認為呢?

初為人母的我,曾經因為孩子身材瘦弱,懷疑自己的餵養方式不科學。還經常和別的孩子比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長得又高又壯,我就在心裡嘀咕:是哪裡養的不好?還需要加強什麼營養呢?然後問朋友,各種各樣的問題。

每次去體檢的時候,兒保的醫生總會說,“你家孩子偏瘦,要加強營養啊。”體檢回來後,“焦慮模式”便又開啟了。老公經常勸我,可我總想把孩子養得好好的。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有時候懷疑自己換上焦慮症,總是莫名奇妙的陷入那種情緒中。

後來,做了很多的努力,還是老樣子。我也慢慢想通了,可能是我比較瘦,孩子遺傳了我的體質。所以,不再糾結了,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還是那句話,生長髮育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的,人為因素能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

老公也經常勸別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不要攀比,不要焦慮,要放平心態。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影片,一個三歲的小孩,英語說得非常流利,可以與外教無障礙溝通。他跟我說了一句話,“這孩子是怎麼學的?要不讓咱家孩子也學學吧。”我說,“不用著急,咱家孩子剛一歲多,基本的詞語,句子還不會說呢。英語慢慢學,不用著急的。”我當時就感嘆,道理都懂,也可以冷靜地勸說別人,自己做起來,卻很難。真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經常在想這些問題,是否有一種能夠“平衡”的態度。其實焦慮也不是絕對的貶義,適度的“焦慮”,能激發進取心,也更加積極向上!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個適度原則,“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過猶不及”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不得不說,中國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有些道理歷經千年,依然經久不衰、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所以說,我們應該多讀些書,不斷提升自己。在閱讀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教育孩子的經驗。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性,他人的教育經驗不一定適用於你,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把握好一個“度”的原則。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應用四個心理學小知識,幫你改掉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