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暗黑故事,很多人就本能的恐懼,繼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害怕。
殊不知,令人害怕的並不是故事,而掩耳盜鈴的現實。
暗黑童話只是把人類恐懼的潛意識呈現了出來,並不是把“惡”帶給了人類,很多家長不敢直麵人類的“惡”,就把這種害怕投射到故事,想著法的不讓孩子看。
其實,嚇到孩子的向來都不是暗黑童話,而是家長本身克服不了的恐懼。
如果人們只敢看那些一團和氣的童話故事,就會讓人在危險面前失去警惕,不敢脫離家庭,獲得完整的人格成長。
而人格的真正成長一直都伴隨著痛苦與快樂的,兩者缺一不可。
從某個角度講,幾乎所有的心理都來自於無法平衡的心理衝突,因為人類過於追求表面的“善”而壓抑了潛意識的“惡”,兩者就像弗洛伊德說的超我和本我。
心理治療的一些觀點認為,看到即和解。中國古代的王陽明在心學四訓中也提到知善知惡是良知,分辨善惡才能為善去惡。
童話故事作為一種最久遠、最廣泛的教育形式,幾乎包含了人類早期傳承智慧的主題,教人不要好吃懶做,教人剋制好奇心,教人克服妒嫉,教人獨立長大等等。
今天藉助一部分成人暗黑童話故事《故事的故事》,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下女性在成長中要面臨的三大關係任務。其中涉及到電影的劇透,請大家謹慎閱讀,文末會附上電影連結。
電影拍得還是相當好看的,畫面和音樂都可圈可點,電影的取材也十分講究。
電影是由歐洲中世紀的三個小童話故事交織而成的。
孩子具有巨大的成長動力要離開,沒有媽媽能永遠將其拴在身邊,孩子與媽媽的分離就在於要在心理層面“殺死”母親。
母愛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體面的退場。
第一個故事講的母子關係第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個王后,因為無法懷孕而整日鬱鬱寡歡,國王想盡辦法也無法討其一笑。她的悲傷終於吸引來一個男巫,告訴她,出生一個孩子,就必須以犧牲一個生命為前提換取一種可能性。國王為了滿足王后的願望,一個人到海底殺了一頭海怪。最後國王也在把海怪拉上岸的同時失血而亡,王后看都沒有看國王一眼,立即拿著海怪的心臟就回去了。
她找了一名處女僕人,把心臟煮熟,吃掉後就生了一個男孩子,同時那名處女也因為聞了味道而生了個男孩子。
王后把所有的關愛和心血都放在兒子上,可是兒子卻與女僕生的兒子玩得不亦樂乎,王后做了很多事情阻止兒子。
可是,百倍阻止總會換來千倍的對抗。
最後,王后被兒子徹底激怒,透過男巫把自己變成了一頭獲得巨大力量的怪獸,去殺女僕的兒子,結果,自己的兒子為保護女僕的兒子而殺死了怪獸(他不知道怪獸是媽媽變的)。
劇中有很多隱喻,雖然我們的意識層面看不懂,潛意識卻理解,所以會看得人心裡拔涼拔涼的。
國王用心各種辦法都無法逗王后一笑。
王后看都沒有多看一眼國王,拿著水怪的心臟就走了。
暗示王后除了一心要想要孩子,什麼都被她無視,多像一種走火入魔毫無人情味的母親。下面可以說母親為了孩子的偉大,反而可以說母親對其他一切視若無睹的冰冷。
水怪隱喻著人對未知的一種恐懼,但未知中又有無限可能的希望。呼應了男巫所說世間一切皆有代價。
王后無論如何也要阻止兒子與女僕兒子的交往,只想讓他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
多麼像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而拒絕孩子做其他與學生無關的一切事情,甚至成家也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孩子的喜歡來。
王后為了獲得殺死女僕兒子的能力,變成了一隻很像蜘蛛的怪獸。一方面暗示母親變得像怪獸一樣可怕,一方面又隱喻了母愛可吞噬一切的可怕。蜘蛛的網還有那麼多腿隱喻了那種密不透風的吞噬感,擁有這樣型別媽媽的孩子是極度壓抑的,所以孩子會想要極力掙脫,掙脫不掉的時候,為了維持正常,就會演變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有一個心理大家接了一個類似的個案,建議把孩子交給他人撫養,二個月不到,孩子的心理問題就全部消失了。
在《童話心理學》中,作者提到母性正向的力量我們都能感受到,但其負面力量在於孩子有強大的支撐力,因而阻礙孩子獨立,最終把孩子逼進精神死亡的深淵。例如赫卡忒是死亡女神,就是一種可怕的母性形象。再比如日本神話中的伊邪那美具有正負兩面的雙重性等。還有日本神話中的大母神形象等。
母性作用的正負面如果作一個過渡性的形容,應該是這樣的:
生育、培育、支援、包容、控制、誘惑、吞噬。
所以,對於女性的母子關係而言,需要得到正面的培育、支援和包容。慢慢地孩子的視野中退場。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母愛是偉大的,但同時也是可怕的。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姐妹關係。故事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的某個小國家,一個花心的國王被一個女性美妙的歌聲吸引,為了得到這個女人,國王經過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家門前。
而這個女性是一個老太太,她還有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妹妹。國王要求要姐姐,姐姐知道國王一見到自己肯定就玩完了。所以她答應國王七天後可以摸一下自己的一根手指。
在期間,姐姐把手指用牛奶等各種手段處理,而妹妹卻偷偷地用嘴不斷吸吮自己的手指。
等國王來時,姐姐看著自己的手指還是很失望,突然看到妹妹的手指很細嫩,就硬拉著妹妹的手指插入門縫讓國王摸了一下。
於是,國王提出要娶姐姐,姐姐要要求國王不能看到自己,國王同意了。
姐姐把自己身上鬆弛的面板用膠帶粘起來,跟著國王進了王宮。
當然,第二天國王就發現了,把姐姐扔到了窗外的懸崖下面。姐姐被路過的仙女看到,把姐姐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又被國王發現,姐姐依然高興起嫁給了國王。
妹妹想盡辦法把自己的皮也剝了,最後因為流血過多而去世了。
這個故事中隱喻的主題也相當多,下面做簡單的分析幫助大家理解。
花心的國王,花心的男人看到“美麗”的女性就想擁有,甚至這美麗可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當“想象”破滅後,立即拋棄。
姐姐,為了得到“國王”的愛,也是可謂是“不擇手段”,即使被國王看到真相拋棄後,她變了身依然想嫁給國王,這種盲目的毅力像極了很多女性被男生“傷害”後,依然投入進去的樣子。
這裡的國王象徵著,每個女孩心中都有的“理想”的白馬王子。
姐姐被妹妹糾纏得煩了,隨口就說是剝了一層皮。象徵著,即使再親的人,被厭煩了之後,也會帶給你錯誤的指引,讓你陷入死地。所以呀,如果對方不想告訴你,就不要再嘮叨了。
妹妹也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例如她知道國王會來,就偷偷地吸吮自己的手指,讓手指變得很細嫩。但是卻不敢像姐姐那樣有勇氣衝上去,所以她只是小聰明而已。
妹妹對著遇到的所有人都會說自己是王后的妹妹,也暗含了她的虛榮,但是卻很無力。
姐妹的關係比兄弟往往更為複雜,關係好的時候可以好得像一個人,壞的時候又會暗裡殺人不見血。
這裡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隱喻,就是姐妹兩人的年齡,她們都已經活到了老太太的年齡,按理說應該已經具備了老人的智慧,但他們的表現卻幼稚的像個孩子。
象徵著,年齡再大的女孩,在愛情、妒嫉、生活中也可能會像個孩子般無知,最後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
每個人都會活到老年,而老年的心理任務就是學會自我分析、自我超越、返璞歸真和為社會多做貢獻,而不是守著自己的兒女。
這是每個人在後半生所要完成的心理發展任務,要用自己一生所得的智慧去協助年輕人完成他們的人生的挑戰。
在大多數為人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與可怕的敵人交戰,經歷了勢不可擋的嚴峻考驗後倖存下來,過上幸福的生活。確實,真正的愛情和找到一個自己的王國,體現著所有人的象徵性目標。但是人生更多的內容存在於“從此以後”,或許其中最重要的是:恢復被世界遺忘了的天真無邪和奇蹟。那是老人故事中對他們最終的承諾與挑戰——將神話和童話的魔力注入現實生活中去。那樣人生的終結就會成人生的開始,成為變形了的而又光彩照人的開始,為了高尚的自我,為了社會,更是為了自己。
回到故事中去,克服妒嫉、無知、以及面對愛情時的盲目,也是女性要面臨的成長主題之一。
還有的主題是女性剋制的好奇心以及同情心,這裡就不展開了,如有人想了解,以後再專門寫。
第三個故事依然是發生在中世紀歐洲的某個小國。
一個國王整日無所事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養了一隻跳蚤,跳蚤最後長得像綿羊一樣大,然後就老死了。
國王把跳蚤的皮剝下來展示,並向國人表示,哪個年輕人如果猜到這是什麼皮,就把公主嫁給他。最後被一個野人猜中(這裡野人用大力男表示),國王在不顧女兒苦苦哀求下,依然把公主嫁給了大力男。
大力男把公主扛在肩膀上就帶走了,帶到了他居住的遙遠的山崖間的一個石洞裡。公主在山崖間遇到了一家馬戲團的人,其中兄弟二人把大力男打下山崖救了公主。
夜晚降臨後,大力男趕來把這家人全部殺死,然後又要扛著公主離開,不料被公主反殺。
公主拿著大力男的人頭回到了王宮,國王把王位傳給了公主。
前面兩個國家的人還參加公主的加冕儀式,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第二個故事中的姐姐發現自己面板又變老了,然後,姐姐就偷偷的跑掉了。
這個事故比較短,卻更有意思。
先說國王,不務正事,卻對一隻跳蚤很感興趣。
象徵著人在無聊的時候,真的是什麼事情都會做出來。就像前幾年,有好幾個富家子弟,因為無聊,要尋找存在感去搶劫。
而那隻跳蚤呢,暗指無聊時做的事情有多恐怖。那麼大的跳蚤見都沒見過,卻被它玩得不亦樂乎。
國王作為父親,只顧忌自己的“面子”,硬要把女兒嫁給個野人。這多像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的無聊目的而致兒子的意願於不顧。
這個野人也很有意思,他嗅了一下跳蚤皮就知道是跳蚤,一方面說明不要以為你自己最聰明,天底下聰明的人可多了去了;同時也說明,近朱者赤,能知道這玩意的人必定也是此道中人。而大力男對公主也是真的好,無論公主怎麼背叛都不願傷害公主,只是他給的“愛”,卻不是公主想要的,那麼公主離開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再說公主,公主在整個過程中完成一次真正的蛻變,變得更堅強、更有力量、更勇敢,最後的加冕正是此寓意。
加冕儀式在意象中意味著成年,也意味著獨立,完成了從天真、軟弱、哭泣到勇敢、爭取、對抗的轉變。這不僅是女孩需要的,也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真正需要的。
馬戲團一家人在劇中是真的慘的,好心救了公主,卻被無情殺死。象徵著即使做了好事,也不一定有好報,勝利到來的時候,正高興的時候,也正是危機到來的時候。
用自己的聰明勇敢幫助別人的值得提倡的,居安思危,能在幸福中警惕危機卻是一種更大的處世智慧。
任何一個好的故事,無論從哪個人物入手去感受,都是一個全新故事,這樣的故事才豐滿。
在這個故事中,公主做了這樣幾件事情:
被父親安排婚姻,自己不滿意卻沒有就此認命,尋找著一切機會反抗;在山崖間石洞的“家”中,沒有被現實的“絕境”嚇退,但也沒有苦苦哀求,因為她已經學會哀求是沒有用,只能等待機會,當機會到來時,就會呼救、爭取,而不是默不作聲。
電影最後的結局,姐姐重新變回老年人的樣子,默默離場,像極了所有的偽裝最後都被撕破,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果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本來的樣子,又有誰能接受呢?
一個人的成長既要學會隱忍和等待時機,也要學會在時機到來時勇敢求助、積極爭取。而這已經不僅僅是女性面臨的主題了,應該是所有人都需要跨越的人生任務。
生老病死,每個階段都是我們需要面對,跳不開,躲不過,唯有在什麼樣的年齡做好該年齡該做的事情,接受生命本來的樣子,才能活的自如吧。
其實故事裡的細節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做過多解釋了,大家看一看就會感受到。
所謂的暗黑故事,只是故事中用殘酷的情節突顯了人類不願意面對的現實。可是如果不去面對,一味地掩耳盜鈴又怎麼會有真正的成長呢,結果只會讓一個又一個悲劇重演罷了。
參考資料:
1.[日]河合隼雄著,趙仲明譯,《童話心理學》
2.[美]艾倫·B·知念著,劉幼怡譯《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
3.呂旭亞著,《公主走進黑森林》
電影《故事中的故事》連結:https://pan.baidu.com/s/18HPvWxNMrC92DPRfkpJmMA
提取碼:6q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