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對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母親的心理治療,可導致嬰兒大腦的健康變化。

研究概況

產後抑鬱症(PPD)暴露會增加後代情緒調節和精神問題的風險。這項研究旨在探討PPD母親的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否能改善嬰兒的情緒調節能力。

方法

參與者為40名嬰兒,其母親的初步診斷為重度抑鬱症,還有40名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健康對照嬰兒。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母親接受了9周的集體認知行為治療。

在兩個時間點對兩組進行測試。第一次CBT治療前進行了第1次隨訪(對照組嬰兒的基線訪問)。第2次隨訪是在CBT治療後(對照組基線後9周)。在這兩次隨訪中,使用靜息狀態額葉腦電圖α不對稱性(FAA)、心率變異性(HRV)以及母親和伴侶對調節行為的評級(嬰兒行為問卷修訂版)來評估嬰兒的情緒調節。

從治療前到治療後,檢查了母親特徵(抑鬱、依戀和情緒調節)的變化,以確定它們是否可以解釋嬰兒的變化。

結果

在第1次隨訪時,與健康對照嬰兒相比,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婦女的嬰兒表現出較差的情緒調節。在第2次隨訪時,在母親接受PPD治療後,嬰兒的情緒調節得到改善(FAA從右移到左[p=.01, d=0.60],HRV增加[p=.003, d=0.56],母親 [p=.015, d=0.29] 和伴侶 [p=.049, d =0.35] 報告的調節行為),此時他們與健康對照嬰兒相似。母性特徵的變化似乎並未解釋這些變化。

結論

治療產後抑鬱症可以促進嬰兒情緒調節的生理和行為系統的適應性變化。

研究評述

在這項研究中,根據嬰兒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狀況,將40名產後抑鬱症女性的嬰兒與40名非抑鬱症女性的嬰兒進行了匹配。產後抑鬱的母親接受九周的集體認知行為治療。在治療之前和9周後對所有嬰兒進行了測試,包括一份由母親及其伴侶完成的關於嬰兒行為的問卷。

研究發表在《抑鬱與焦慮》雜誌上,結果顯示,用認知行為療法(CBT)治療產後抑鬱症的母親不僅對媽媽有益,還有助於嬰兒大腦和行為的適應性變化。

更具體地說,在母親的治療後,他們的嬰兒在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方面出現了健康的變化,父母都觀察到他們可以更好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研究的資深作者,精神病學家,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科學副教授Ryan Van Lieshout說:“事實上,我們發現,在對母親進行治療之後,她們的嬰兒的大腦活動恢復到了健康嬰兒所見的水平”。

眾所周知,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女性所生的孩子大腦功能發生了變化,這使得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有可能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然而,之前尚不知道治療產後抑鬱症是否能扭轉這些變化。

研究者稱,“我們相信,這是第一次有人表明,治療母親的產後抑鬱症可以導致嬰兒大腦生理機能的健康變化,我們認為這一發現提供了很多好訊息。”

“這項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時間短、成本效益高、深受女性青睞的治療方法,它可以潛在減少母親傳給孩子的代際風險。”

參考文獻

John E. Krzeczkowski et al. Changes in 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following matern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21). DOI: 10.1002/da.23130

10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究竟什麼是墨菲定律?與錯誤共生,迎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