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從陌生到熟悉,從好感到牽手,再從親密到疏離,是水到渠成的無縫銜接?是命中註定的有緣無分?還是彼此扶持的努力共建?

有時,恰恰是對這些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忽略,無形中給和諧的人際關係,增添了阻力。

在《同一屋簷下》節目中,6個來自不同行業的素人,入住同一間公寓。他們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暴露了與異性相處的真相。提醒人們,瞭解這些底層邏輯,才能有效構建高質量的親密關係。

1.第一印象

吳嘉雯在燒烤之夜,挑明瞭心動男生是陳曉偉。明明相處還不到一個月,是她太草率了嗎?顯然不全是。因為她對陳曉偉的第一印象,早已為這個時刻的到來吹響了號角。

她第一次出現在公寓門口時,遇到了陳曉偉。男生主動幫她搬行李,讓初來乍到的她,心生暖意。晚上室友間聊天,褚夢娜這樣表述:他們兩人一同走進來,就像從漫畫中走出來的那種感覺。

這個浪漫的場景化描述,讓本來已經29歲,對愛情充滿嚮往的吳嘉雯,內心雀躍不已。這種代入感,加深了她“先入為主”的判斷。

《親密關係》中指出:第一印象之所以影響人們是因為最先了解到的資訊能夠:第一,把人們注意力導向某類新資訊;第二,影響對後來獲得的新事實的解釋。

人們對不同型別的人,會不自覺地持有“刻板化的第一印象”。一旦人們將某個人歸類,想要改變是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有人在相親時,會精心裝扮、提前做功課,甚至會挑選約會場地、訓練言談舉止等等,並非沒有道理。

楊瀾說: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很多時候,不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註定著“終結”,失去了更多瞭解的機會。

2.禮尚往來

隨著瞭解加深,決定是否會喜歡上一個人的重要原則是“禮尚往來”,即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劉力可搬到公寓後,想讓愛犬“二郎”也住進來。在商討中,怕狗的金玉潔並不同意,兩人起了激烈的爭執。雖然,在陳曉偉與“二郎”的互動中,金玉潔漸漸接受了這隻“小可愛”,可她與劉力可的關係並不友好。

一般而言,人們注意到別人接納和喜歡自己的可能性,他們更可能與那些願意接納而不是拒絕他們的人接近。

因此,當劉力可收到金玉潔的接納訊號後,心中的好感度不由自主上升。之前的不愉快也煙消雲散,甚至還成為兩人閒談之中的“調味”。這也是,與人為善之人,總會有好人緣的原因。

3.驗證性偏差

節目中,在任務分配後,劉力可由於堅持原則不講情面,一直等到第二天晚上,也要提醒室友洗碗,被吐槽沒有“人情味”。這讓沒有規則意識的王天奇,很是反感。

後來在聊天中,王天奇對公司“遲到一分鐘扣10塊錢”的規定表示不滿。作為自媒體公司創始人的劉力可好意提醒,應該學著去適應規則,他也並未欣然接受。連觀察團也直呼,劉力可喜歡說教。

他的反應,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也與說這些話的人有關。因為劉力可在他的心中,已經被貼上“不懂變通”的標籤。

因為一旦對某個人的整體印象成形,在之後獲取資訊的過程中,就會產生驗證性偏差,即,尋找那些能夠證明自己正確的資訊,而不是那些證明自己錯誤的證據。

也就是說,王天奇會用劉力可的“堅持原則”,來驗證過他“不懂變通”的判斷。但很明顯,這是有失偏駁的。可是,在生活中,除非時間夠長能改變對某個人的認知,否則很難不受影響。

這也顯示了能做到“對事不對人”,有多可貴。這樣的人,不至於輕易的因為一件事,給一個人定性。能剝離情緒對自己的影響,做出相對客觀的評價。

4.吸引力的基礎

王天奇自由散漫,不愛受約束。因為想要陪同外地過來的朋友,向公司請假未果,甚至直接提出辭職。作為旁觀者會想,這樣的行為是衝動,也是他對自己的事業沒有清晰規劃所致。

但因為兩人在一起很開心,褚夢娜也承認自己喜歡他。得知他沒吃晚餐,還親自下廚給他做炸醬麵,在得到肯定的評價時,激動地跳了起來。溫馨的畫面,像極了戀愛中的小情侶。

但即使互有好感,她仍然清晰地知道,兩人的工作不穩定,不是戀愛的好時機。直到吳嘉雯告訴她,兩人去看話劇的票是賣“車模”的錢換來的,態度迅速轉變。

有個觀察團成員說,或許兩個“糊塗蟲”在一起,也很快樂。在親密關係存續中:有的人,追求一種舒服的相處狀態;有的人,期望有“利益”交換。然而,無論哪一種,都是“獎賞”,讓人願意接近。

《親密關係》中說: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他人的出現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影響吸引力的獎賞有兩種型別,一是與他人交往產生的直接獎賞,如愉悅、讚許;二是與他人有關的間接利益,如金錢、地位。

後者的影響力不言自明。而前者,也是大多數人渴望的相處狀態。這也解釋了,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更看中“儀式感”的原因,它不只是一個載體,更多是被在乎那種感覺,帶來的獎賞價值。

5.自利性偏差

劉力可因為“二郎”的去留問題,與金玉潔發生衝突。他因為對方的不接受,而惱羞成怒。金玉潔也控訴他不尊重自己,憤然離去。一場爭端,究竟誰之過?

其實,即使幸福的伴侶,也不可避免會出現這種狀況:對相似的情境,有著迥異的解釋和感受。究其原因,是擁有不同的立場的兩人,出發點不同。劉力可想讓“二郎”留下來,認為金玉潔應該理解和接受。而對方則覺得,他沒有考慮自己的處境。

心理學上將這種歸因現象稱為自利性偏差,即,對自己的成功往往做個人歸因,對失敗做情境歸因;對他人,則反之。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歸因會減少,但很少會完全消失。而那些幸福的伴侶,總是對伴侶的行為做出善意的歸因。

也就是說,伴侶的好,是普遍的、穩定的,是自身特有的;伴侶的過失,是偶然的、特殊的,是意外引起的。通俗來講,就是凡事往好處想,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爭執,構建更高滿意度的親密關係。

人際關係是人生中一項重要課題。“第一印象”、“禮尚往來”的心理學原理,奠定了人際關係的走向;“驗證性偏差”的潛移默化,構成了對這段關係的期待;吸引力的“獎賞”作用,決定了親密關係的存在質量;“自利性偏差”的歸因模式,凸顯了人們應對沖突的常規性後果。

瞭解人際關係中的“相處之道”,在掌控自我的同時,趨利避害,“遊刃有餘”的構建親密關係。

12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我的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