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心理學的“邊界效應”

“邊界效應”可以說是心理學中的一大原理,是憋了好久想和各位說都沒有機會講,最後終於可以在這裡露個臉。

我們都清楚每一個自我總是存在於複雜的彼此關係中,像鄭強教授說的一樣:“在大學裡有了學生,教授才可以被稱之為教授;在醫院裡,有了病人,我們的醫生才可以稱之為醫生。”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得很好:“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的魯迅先生也曾經說過很有哲理的一句話:“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複雜的彼此,產生的瑣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可能會造成不可補救的後果。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讓“邊界效應”來幫幫你。

在陳海賢博士的書中,心理學將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分成了“自我”和“他人”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學會分類,是自己該做的事情自己就去完成,不屬於自己的就不要過線去管。

但是我覺得講述心理學“邊界效應”可以講得更加詳細的是我身邊的一位學心理學並且考下心理諮詢師的老師,他將所有的事情都劃分為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比如說自己睡懶覺還賴床導致了上班遲到,這屬於自己的事情,自己要進一步檢點自己,不要去抱怨其他人,也不要抱怨老天,總之,不要過界!一旦過了界就容易發生一些並不太好的事情。

他人的事:最常見的是考生的家裡,父母比考生要著急百倍千倍,恨不得自己去學習去替考生上考場考試。但是這時,我還是勸各位不要過界,著急不是考生父母的事情,過了邊界做事,輕則鬧得父母和考生都關係不好,重則把好多考生逼到想要輕生。倘若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大可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考生的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做好後勤工作,在考生學習累的時候做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在考生壓力大的時候帶他們出去走走或者談談心,這才是父母該做的事。

老天的事:自己開車在路上遇到了堵車,不用去怪自己,也不要犯路怒症去責怪他人,這是老天的事情,就把他當作是一個該發生的事情去應對就好了。

彼此關係中系統的某些人承擔了其他人該承擔的角色,並且把其中一部分人都固定在錯誤的角色上,這種不健康的互補關係導致的角色錯亂常常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不知道你的耳旁有沒有聽過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有一種愛叫做“可以把你照顧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愛”。這雖是玩笑話,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

分析好我們生活中的邊界,可以避免我們生活中好多不必要的麻煩。

角色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期待,決定我們言行舉止的,不是個性,而是我們在關係中的角色。彼此你我之間,最忌諱的就是在彼此相處中對對方有要求,對方達不到就會慢慢產生關係的裂縫,我們可千萬不能在彼此搭建關係中對對方有隱性的要求,當然我們也沒這個必要。話是這麼說,我自己就見過一些類似的人,好像已經成了心裡的一種習慣,本來是好朋友,但是覺得對方應該怎麼怎麼樣,達不到自己心裡的要求,導致關係越來越差。分好邊界,把沒有必要的麻煩去掉,建立彼此關係的穩固城牆。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得了抑鬱症的人,大腦跟正常人有什麼不一樣?有辦法恢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