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寫在前面:

去年,我曾到一所小學的四年級去做團體輔導活動。

開場的時候,我向孩子們介紹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並問他們“知道心理諮詢師是做什麼的嗎?”

孩子們給出的答案中最多的是兩個,一個是“心理諮詢師就是聽我們說心裡話的人”,另一個是“心理諮詢師就是幫助我們解決校園欺凌的人。”

我們欣喜地看到,小學生們對心理健康和心理諮詢有比較正向、積極的認識。

相比較起來,反而是很多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對心理諮詢也存在偏見。

比如,很多家長特別想讓孩子來我的工作室進行諮詢,但是他們擔心的問題是“如果孩子知道要去見心理諮詢師,他可能會比較排斥。”

或者是“如果我的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是不是就被扣上了心理有毛病的帽子呢?”

有時候,正是因為家長本身的誤解和猶疑,才讓孩子對心理諮詢更有顧慮,一些普通的心理困擾得不到及時解決,反而演變成了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

這也正是我設定這樣30個主題的系列課程的原因,就是希望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們對心理健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他們都不帶我玩......

最近,一位家長非常苦惱,他說兒子今年上一年級,成績還可以,但性格偏內向,跟人交往的時候不太主動,不善言辭,長得比較瘦小,年齡上也比班裡大部分孩子小几個月。

最近,孩子回來跟家長說,同學們在學校玩遊戲的時候都不帶他,他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心裡特別委屈。

家長建議孩子多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但是情況一直沒有改觀。近兩週以來,孩子每晚睡前情緒都不好,並且說不想去上學了。

家長著急地問:“大魚老師,我應該怎麼辦呀? 要不要給孩子轉學呢?”

對於剛剛進入小學的小朋友們來說,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是這個年齡段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當然,因為孩子所表達的同學們排斥他,是一種主觀感受,客觀情況不一定如此。

然後,家長還可以和老師溝通,向老師來說明孩子目前的困擾,看看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是不是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好,需要去改善?

另外,家長可以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個性、成長經歷,說明家人已經跟孩子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然後再請老師給出一些建議:在家裡怎樣引導孩子,讓孩子面對和解決問題?

在本案例中,這個孩子可能達不到“容易受欺負”的程度,更談不上校園欺凌。

孩子剛剛一年級,處於學校適應階段,家長及時發現了問題,孩子也願意向家長表達,所以處理起來應該很快會有效果。

如果孩子確實經常受人欺負,比如說被人嘲笑、謾罵、威脅,甚至被搶東西、校園暴力等等,那父母就應該更加引起重視了。

因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果缺乏良好的同伴關係,缺乏社會支援,當他們遇到挫折,壓力事件的時候,那些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緊張,就得不到合理的轉化,可能還會引起一系列的行為問題,比如說注意力難以集中、逃避社交,甚至厭學、自殘等等,所以後果還是比較嚴重的。

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被人欺負?

原因一:與孩子的社交特點有關。

第二類是被拒絕型。這些孩子一般體質比較強,力氣比較大,能力過強,顯得高人一等,不太友好,消極行為比較多,脾氣暴躁,過於好動,又不太善於交往,對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正確的評價。

第三類是被忽視型。這些孩子一般體質比較弱,力氣比較小,能力有點差,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都比較少,性格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講話,動作偏慢,不太活潑,情緒方面經常都是不太愉快,看起來比較孤僻,交往當中缺乏積極主動性。

第四類是一般型。指的是上述這些方面都比較中等,長相、體質、力氣、能力、性格、情緒等等都比較一般,不太突出。

在學校當中容易受欺負的孩子主要有兩類,首先是“被忽視型”,就是那些偏內向、好靜、膽小、不愛說話的孩子。

其次是“被拒絕型”,也容易被欺負,看起來他們比較外向,脾氣暴躁,但容易被一個同學們的小團體排斥在外,從而被孤立。

原因二:跟孩子的行為反應有關。

一般來說,在剛剛受欺負的時候,被欺負的孩子會跟老師或者是父母報告,即使很多時候老師和父母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孩子還繼續受到欺負,並且這種欺負可能還是來自於同一個人或者同一群人,那麼受欺負的孩子會怎麼來理解這件事呢?

第一,他會覺得“我向爸爸媽媽或者老師求助都是沒有用的。”

第二,他還會想“正是因為我向爸爸媽媽報告了,所以我受到的欺負更劇烈了,這是欺負我的人在報復我。”

這樣的經歷會讓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就是“求助沒有用,甚至更壞,我是無能為力的。”這可能會導致孩子會產生一些焦慮,甚至抑鬱的情況。

原因三: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

研究表明,那些出生於嬌寵、溺愛環境下的孩子,被家人保護得無微不至,反而容易受人欺負,因為這些家庭不鼓勵孩子獨立自主,也不強調以理服人,所以孩子在遇到衝突事件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趕快去向父母求助或者告狀,而不是自己去協調、去理論、去對抗,或者找到其他更合適的辦法。

除了溺愛、嬌寵,還有的家庭對孩子過於嚴格,甚至經常使用暴力,他們的孩子也更容易被欺負。這些孩子在家裡被父母“欺負”慣了,平時就不敢反抗,在外面受到欺負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根本沒有學會反抗。

原因四:班級或學校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頻頻受欺負都是發生在班級或者學校裡面,那麼顯然老師和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說明班風、校風不好,沒有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公正、友愛、受到保護的大環境。

怎樣讓孩子不再總是受欺負?

讓孩子不再受欺負,父母、學校、孩子三個方面都要共同努力。這裡主要是給家長提一些建議。

第一,當孩子提到自己受人欺負,家長一定要先安慰孩子,不管衝突究竟是誰錯在先,孩子畢竟受到了驚嚇或者傷害,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受到“我的家長是愛我的,支援我的。”然後再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來分析原因,尋求解決辦法。

第二,當孩子第一次說到受到欺負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恰當的應對措施。比如說,平時要對人有禮貌,懂得關心別人,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爭取有很多的朋友;遇事要學會講理,學會協商,不至於讓矛盾衝突升級等等。

如果孩子很難理解,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比如,發生了一些衝突或者不快,家長和孩子輪流充當攻擊者和被攻擊者,讓孩子體會不同的處理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第三,教育孩子戰勝怯懦,懂得反抗,尤其是反覆受欺負的話,更要學會反抗,要像那些欺負人的同學表明自己的堅定態度,顯示自己不是軟弱可欺的。

第五,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防止孩子被同一個人或者同一批人反覆地欺負。小霸王們並不會在讓住手的時候就及時停止,所以欺負行為往往具有慣性和虐待性。嚴重的欺負行為,比如說一直被很多同學甚至全班孤立,還有身體、情感和言語方面的暴力,會對兒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

最後,家長也要注意相反的情況,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去當欺負他人的“小霸王”。

有的家長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就急得不得了,可是發現自家孩子總是比較出頭的那個,甚至偶爾有點欺負別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當回事兒。

其實,孩子喜歡欺負別人,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由於家長的縱容,或者受有關暴力的影視作品或者遊戲的影響,有的孩子就習得了暴力行為,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傷害事件,另一方面孩子無法學會如何恰當地處理矛盾衝突,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這種情況下,家長一是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儘量避免體罰,還要避免忽視。

二是要教給孩子一些處理情緒、解決矛盾、人際交往的技巧,讓孩子們體會到有朋友陪伴、共同成長的快樂。

-----------------------------------

參考書目:《兒童心理十萬個為什麼》、《讀懂孩子》。

作者簡介:大魚老師,70後,兩娃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APPC少兒心理諮詢師;繪畫心理分析師;從業12年。大魚工作室創始人,明日生涯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心理輔導老師,上海鵬菲智心簽約心理諮詢師,東方教育時報專欄作者。

14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親子關係療愈第四課:告別焦慮,做不焦慮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