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最近在閱讀《自卑與超越》,結合自身問題得出幾點感悟。總結如下:

1.自卑情結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我不要因為“自卑”而更加自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卑,自卑也不僅僅是安靜、唯唯諾諾、內斂、於世無爭等等的表現形式。那種刻意表現強大等等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例如:三個兒童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玩,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另一個孩子愣愣地站在那裡,聲音顫抖著:“我不怕它。”第三個孩子滿臉好奇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其實,他們都發覺自己面對獅子時居於劣勢,都有自卑心理,但是他們的表現形式卻是不同的。

2.在人際交往中,將自己調整成合作模式的心態。我之前不喜歡和那種看起來比較亮眼和強勢的人群社交。因為我有自卑性情結,所以不斷的想從關係中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自卑。因為自我評價過低,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於是優越感補償失敗。然後我就一直處於侷促不安、手足無措。但是,我既往的思維不是去解決自卑問題,是本能性的去避免參加這種聚會,然後讓自己的社交圈越來越窄。最後就只喜歡和性格內斂、溫柔、順從的人玩,讓自己待在熟悉區、安全區,免於產生自卑的情緒。日復一日,我的生活圈子越來越窄,進步越來越小。後面認識到正確的思維方式是:在人際交往中,將自己調整成合作模式的心態。什麼是合作模式的心態呢?例如:一桌子人吃飯,裡面除了你以外,其餘都是你領導。那麼你在裡面找準自我定位,做好捧哏角色,適時襯托作為逗哏的領導,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態。這就是所謂的合作模式心態。那麼你是捧哏的,就說明你在整個聚會中不重要嗎?其實不然,就像一場精彩的相聲,如果沒有捧哏,那麼這場演出是無論如何都進行不下去的。所以就演出的完整性來說,兩者是一樣重要的,缺一不可。只能說在表演中二者需要分清楚主次,逗哏負責主要的表演效果;捧哏則要適時襯托逗哏,當好自己的綠葉和背景布。萬物中的所有關係,就如同設計,需要主次分明才具有美感。所以不要妄想每次都當主角,不如得意時,聽聽他人的掌聲,失意時給別人鼓鼓掌。

3.在追求優越感中,不斷進步。由因追求優越感的方式不對,不斷痛苦。我總是在社會、家庭、職業中去追求優越感,也是在追求優越感中,有一些進步。對於優越感的追求中,我又體會到很多痛苦。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我尋求優越感的方式不對。例如:從事設計的我會和一個律師去比邏輯思維,想從中找到優越感,最終得到了挫敗感。其實我應該結合自身的性格特點去尋找優越感。那麼我這方面比不上你,那我就另闢蹊徑,從我擅長的領域需求優越感。各取所長,不一定非要在別人擅長的領域和別人死磕到底。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試著用這3種理念處理糟糕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