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貫穿其中的是感受情緒,關注情緒能力把控,從兒童自我狀態順從特點談起,包括對父母的認可、依賴、討好等等,這些情緒感受被壓抑的結果,會帶來行為不適,進而形成不良的行為反應模式。

可見,表現的是外在行為,內在的是情緒管理能力,繞不過去的是處理情緒話題。

想要訓練情緒定力,得先處理常見負性情緒,正如蛤蟆得到求證的,“只要表現喜怒哀懼,或者是討好、依賴、順從等情緒,即便是成人,也處於兒童狀態”。

從生活事例看看如何處理這些糟糕情緒問題,也就是覺察兒童自我狀態,進而迅速處理。

例一故事,用底線理念處理焦慮。

外出參加活動結束,快到下班時間,就直接回家了,坐在公交車上接到單位電話,權衡後下車才接電話,因為感覺心虛,畢竟還未下班。

這個故事很有典型性,我們不是完人,時常會犯錯出錯犯暈鬧笑話,這時候會自我責備,自覺輸人一等,沒有了底氣,導致情緒表現為焦慮、害羞、慚愧、不安、尷尬等,這需要我們認真處理。

方式就是要有預案,接受最差,預設糟糕,接受可能批評,接受窘態,接受出洋相,接受被看笑話。

用很有意思的一句話是,“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說到這裡很明確了,就是不僅僅敢於面對發生的糟糕,還要主動預設最最糟糕情形,做到這些就會心理強大,臨危不懼。

這是底線思維,也是底線最差理念。

舉例應用,高考學生不去學校,後瞭解是復讀焦慮考不上本科壓力,處理技巧就是點破這層窗戶紙。再有,馬上遲到了,打電話請假,或者補卡,或者其他,積極面對處理就好。

例二故事,用區分理念處理憤怒。

遇到不合心意時候,容易激動發怒,比如說到的許多場合,因為對於人家發言或者說話不認可,惱羞成怒,直接反駁,這時候區分情形處理:

1、對方不是針對自己的。話語不好聽,自己不接受,不過犯不著直接駁斥,判斷對方處於心理不正常狀態,好比是傻子或瘋子,既然不是正常人,就要用相應方式應對,這就是先判斷再應對,先戰略再戰術。應對方式就是順著說或者不說!畢竟,我們和瘋子傻子爭論,外人分不出誰更嚴重。

2、對方分明就是針對自己的。這說明人家心理正常還非常健康,先區分自己心理狀態,直接開懟說明自己心理不正常,或者被引導被催眠為不正常,這也許正合人家心意。心理正常狀態就是表達看法,無論如何不氣惱更不要發怒,否則這樣自己首先就敗了!曾經的秘書長面對書記長一巴掌的故事,二者定力水平可見一斑。

例三故事,用示弱理念處理糾結。

面對無法選擇困境,或者多種誘惑,複雜情緒出現,這時候最好就是用心理示弱技術來處理。

所謂示弱就是主動請教別人,放下自己高身段,別死要面子活受罪,用話語表達自己糾結情緒,最好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事兒能幫忙出個主意嗎”“給想想辦法唄”“有什麼好建議呢”。

比如讓孩子學習津巴多心理學經歷,開始提出建議不認可,耐心說明好處多多,又提議可以主動講解學習,最後反饋建議是可以用半小時聽講解,感興趣再看書。這個事兒其實可以早來一句,“就我這個想法有什麼好方式實現嗎”,主動徵求意見真的是省時又省力的好辦法,堅持訓練去做。

10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得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