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 心理健康 】

除了感染的人,在疫情中,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情緒的瘟疫”。

許多人淹沒在各類負面資訊中,情緒過度捲入,但又無能為力:

“焦慮地持續刷手機,越看越沮喪”

“呼吸不暢、胸悶、莫名地想哭”

“坐立難安,什麼事情都做不進去”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

家住湖北的周先生,疫情期間能吃能喝,體溫一直正常,卻每天反覆量體溫。

平時內向的他,還變得精神亢奮。

一天晚上泡腳後,體溫上升了一點,竟在家崩潰大哭。

父親抱著他說:“不擔心你得肺炎,就怕你精神出了問題。”

面對新型肺炎,大家難免精神緊張。

特別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一件事情都會被不斷重複、不斷出現。

每一件壞事的刷屏,都會對人產生心理負擔。

這給我們的心理素質,來了一次突擊測試。

面對從未遇到的困境,心態健康的人能及時調整自己。

穩定的情緒,讓他們面對問題時態度積極,思路專注且清晰。

能冷靜識別、分析出有效資訊。

而焦慮的人,由於擔心和無措的累積。

在資訊過載中無法專注,陷入盲從。

一般來說,這類人在平時往往不善於覺察、處理負向情緒。

凡事憋在心裡,即便對親近的人也避而不談。

就像一個皮球,越撐越大,最終在疫情中爆發出來。

在往後的日子裡,一定要注意,在覺察到負面情緒後,要及時傾訴出來。

讓情緒被他人看見,除了緩解一時的焦慮,還能帶來連結感和安全感。

面對危機和困難,我們需要負重前行。

但扛過之後,也別忘了將重擔放下。

以健康的心態看待事情,不要忽略身邊每一個關心我們的人。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帶娃越來越慌張?戰勝“育兒焦慮”是關鍵,“慢養”才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