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個世上沒有天生就很厲害的人,只是他們獨特的思考方式造就了他們的“厲害”。我們要認識到他們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為什麼你會被工作的各種瑣事忙得團團轉?

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卻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其實,相比較分析這些問題來說,首先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小李在一家情感心理諮詢公司上班,任新媒體部影片剪輯。他們公司主要是透過線下宣傳和線上廣告投放來吸引諮詢者,公司規模較小,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

小李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按照組長提供的影片資料二次剪輯整理,然後按量提交。

下面是他和組長的對話:

組長:小李啊,你最近剪輯的這些影片,後臺的資料我看過了,成長好像有點停滯。

小李:是嗎?可是,播放量不是越來越高了嗎?

組長:不過,成長率似乎減緩了下來……比我們原定的計劃低了很多。

小李:哦,好像是這個樣子。

在這個對話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小李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發現成長率的變化,不管是播放量的變化還是其他因素的變化,發現問題最關鍵的點是對變化要足夠敏感。

為什麼現代社會,我們普遍缺少發現問題的能力?因為從學生時代開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提供已知條件給我們的,而那些所謂的優秀學生,也不過是能夠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效解決罷了。

而問題的矛盾點就在於:在實際工作裡,很少有主管會像教師佈置作業一樣來對待下屬。

其實不管問題是自我發現還是他人提供,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需要擬定解決策略並付諸行動去解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時刻存在著各種待解決的問題,比如:

“晚飯要吃什麼?“

“我想購買一輛新型的車子”

很明顯,買一輛車子的問題更難以解決,他的困難點在於,理想狀況設定得太高,有些人可能還沒努力就開始放棄了,但是設定得太低,則又無法發出挑戰的激情。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把晚飯要吃什麼當作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問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一書中指出,問題的本質就是:期待的狀況和現狀之間的落差。落差越大,問題越嚴重。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導致問題的產生無非就兩個因素,要麼是你的目標(期待的狀況),要麼就是你的現狀,唯有消除兩者之間的差距,才能解決問題。

那麼該如何具體分析這兩個因素呢?

分析

首先,判斷你的目標是否合理。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要去旅遊;我要學會一門樂器;我要減肥。這些目標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空泛,一點也不具體。

旅遊是要去什麼地方?國內還是國外?怎麼才算學會一門樂器?會彈一首曲子還是考個什麼證書?減肥減到多少才算成功?

如果缺乏一個可檢驗的標準,那你壓根就無法衡量目標的是否完成,是完成了60%還是30%?在提出這個目標時,就已經註定了問題是無法被解決的。

衡量一個目標是否合理,可以從SMART原則的五個方面逐一分析,它包含:具體性、可衡量性、可達到的、相關性、有時間限制的。

最後,分析現狀。

這個我們可以透過反問法來分析,不斷追問現狀的背後原因。

“你為什麼那麼胖?”

“我原來不胖的,只是最近晚上吃得多而已?”

“為什麼晚上要吃那麼多?”

“因為可以點外賣,可以送到我手裡。”

“為什麼要點外賣?”

“因為半夜睡不著,就想要吃東西。”

原來是因為睡不到這個因素導致了你的肥胖。接下來,你可能會調整自己作息時間,讓自己好早早入睡。

不難發現,只要發現了更深層次的點,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現狀是否可以改變。如果現狀可以改變,目標的設定又比較合理,那問題也終將會被解決。

最後,我們可以把分析問題的過程歸納為以下幾點:

•分析問題的前提: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問題的共通點:需要擬定解決策略並付諸行動去解決。

•問題的本質:期待的狀況和現狀之間的落差。

•解決問題的條件:合理的目標+可改造的現狀。

看似厲害的人都是怎麼分析問題的?總結下來是四個過程,透過這些過程,他們可以得到比常人更準確的結論。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Madrid, H. P. (2020). Leader Affective Presence and Feedback in Tea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文章:家裡長輩重男輕女,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