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看見很有些人在網上說,心理學其實不是科學,而是一門偽科學。而一些讀者被他們誤導,也即在懵懵懂懂、半信半疑下認為心理學可能與真正的科學學科有一定差距。其實,這都是對心理學不瞭解的人的一種偏見。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研究大自然規律的自然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才是真科學,而心理學學科與自然科學不同,所以它並不屬於科學範疇。但事實上,心理學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科學。
我仔細分析、研判了這些批評心理學的人的長期發言動態,發現他們原本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愛好者,其中很多人都是“儒釋道”的信徒,而且喜歡把傳統文化置於科學之上。他們這些人之所以說心理學是偽科學,主要源於心理學深刻地解剖、分析了他們的行為,讓他們無所遁形。比如,心理學可以解釋人為什麼迷信,為什麼要信仰神學、玄學,於是乎這些被戳穿老底的人打心底對心理學感到不適、厭惡,於是乎對之扣上一頂“偽科學”的帽子。歸根到底還是他們不願意客觀真相罷了。
我要重點指出,很多人確實混淆了心理學與心靈學的區別。心靈學強調形而上學,近幾十年來,它逐漸為“超心理學“一詞所取代。心靈學認為,世界上發生的某些超出常規的事物是不能用科學來解釋的,必須用科學體系以外的東西來解釋。比如,將一些人自稱的特異現象歸納到特異功能裡面。像傳心術、透視、遙視、心靈致動、第六感,都是心靈學研究的物件。但科學界對特異功能是絕對否認的。美國科學院在33年前就釋出了最終科學報告,認為經過150多年來的研究,自此即否認一切超自然現象的存在,也包括特異功能在內。所以,心靈學在國際上被確認為偽科學。目前,在國外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都全面放棄了對心靈學的研究。
但心理學與心靈學不同。心理學在科學體系中有一席之地,是真正的科學。
還有一些偽科學學說,比如色彩與性格學說、星座學說、筆跡分析、九型人格、電擊治療網癮、身心靈、人腦潛意識開發、第六感和心靈感應、瑜伽有益身心健康、家庭系統排列、開發右腦可以激發人體潛能等等,它們都曾經被誤以為是科學。但上述的東西都是沒有經過科學檢驗的,純粹是偽科學,甚至會造成不良反應。
將色彩與性格聯絡起來的樂嘉
鑑於它們的名譽一向不太好,很多人以為它們就是心理學的一部分,進而推斷心理學也是偽科學。但這是誤解、冤枉了真正的心理學。
心理學不是心靈雞湯和成功學,而是一門極其嚴肅的科學學科。心理學是幹什麼的?簡單來說,它就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它既有理論,也有應用,屬於實用性基礎學科。心理學研究涉及內容較廣泛,包括道德、人格、情緒、知覺、認知、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諸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如教育程度、家庭環境、健康狀況、社會關係等發生密切關聯。
心理學既用大腦運作機制來解釋個體的基本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也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中參與的角色。心理學讓神經科學、生理醫學、生物學等科學學科直接參與進來,透過與這些科學學科合作,來探討人的生理作用是怎樣影響個體心智的。
心理學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經被多次證實是有效的。
比如,氣功為什麼被一些人認為“有效”,心理學的研究認為這是源於心理暗示。在一個研究樣本中,冒充氣功大師的研究人員忽悠兩個事先不知情的女博士生,告訴她們自己是國際上有名的大氣功師,然後講自己現在正在“發功”,並做出一些動作,然後問她們是否看見自己頭上有一圈白色光暈。結果她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她們看見了。研究人員一會兒又說,我現在發功加強了功力,頭上有了紫色光暈,你們看到沒有?結果她們也說,大師我看見了。科學研究表明,這個主要是因為心理暗示造成的。心理暗示與人的性格、性別、氣質、處境、閱歷、受教育程度有關。接受試驗的那兩個女博士生,她們原本在學校就是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多病體弱的人,而且沒有主見。而後換上身體強壯、性格堅毅、有主見的人,他們就不會接受氣功師的誘導。
1987年,醫生正向準備手術的病人傳送“外氣”,進行氣功麻醉
心理學對一些普通人感到好奇的現象,如催眠術、神秘主義教派信仰的本質也有嚴格的解釋。
又依據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結論,某些人群之所以容易被催眠術誘導,與人的學歷、職業沒有直接關聯,而是與人類大腦的神經系統有關。
還有一些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從心理學和腦科學對宗教信仰進行了分析,研究了某些狂信徒的神經元聯結方式,發現確實與眾不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如此強烈地堅持神蹟、超自然的存在。
關於神秘主義教派信仰為什麼能夠控制人的精神,有一種很實用的心理學學說揭露了本質。這就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來的“認知失調理論”。建議感興趣的朋友研究一下這個理論,很多疑惑就可以迎刃而解。
約翰·納什
又如,過去社會上某些私人教學機構說什麼“小學生學習奧數有益於數學教學”,這個說法已經流行了很久,很多家長也信以為真。但是心理學家進行了長期追蹤的樣本分析,發現小學生學習奧數對數學教育並無任何幫助,甚至會一定程度上造成負面效應。
陳景潤
再比如,過去西方國家有一個結論說,“高中生在暑假去打工是有價值的”,但心理科學的研究發現,高中生參加打工是弊端遠遠大於利端,對人生的成長是有害的。所以不再提倡高中生去打工。
再比如,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姆霍茲測定了神經傳導的速度,研究了顏色與視覺、聽覺和空間知覺。這些研究成果都是被公認的,迄今為止具有高度學術和應用價值的科學理論。
心理學雖然不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學科,但它同樣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研究結果之上。心理學和物理學類似,需要經常使用實驗室和實驗器材,採用與自然學科一樣嚴謹的實驗設計方案。早在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就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一座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理論進入了科學化。科學高於哲學,心理學由此超越了哲學。心理學研究人員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行為,其結論具有可驗證性。一些心理學研究,還要頻繁地使用高等數學公式運算。心理學家們寫的論文,要列出該實驗的具體設計步驟和實驗方法,且同樣要經過全世界同行的共同評審,看其結論是否具有可重複性。
由此可見,心理學絕非某些人所言之偽科學,而是真正的科學。它既有理論知識,也可以投入實用,凝聚著高度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