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自閉症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訓練中,很多人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和長輩,只要孩子高興,什麼都可以滿足。

這種現象在家長中十分常見,但卻極其不利於自閉症兒童建立良好行為。

自閉症兒童的訓練講究“雙向互動”,我們的目標是在幫助自閉症兒童成為一個真正有目標的夥伴,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可以開啟並結束許多溝通迴圈。

舉個例子:你可以要求自閉症兒童指出他想要的東西,你拿給他,再請他還給你,直到你們之間可以進行一段持續的相互溝透過程為止。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協助孩子跟我們主動交流。如果你只是接連搔他十次癢,而他也跟著連續呵呵笑了十次,這並不是真正的雙向溝通。

每一個新的迴圈必須跟前一個迴圈有些不同

孩子笑了,你也跟著笑;你吐舌頭,他做鬼臉;你扮更好笑的表情,他發出好大的聲音……

觀察自閉症兒童對什麼感到興趣

一個洋娃娃?有趣的聲音?在媽媽身上跳躍?玩電燈開關?按馬桶水箱沖水?

接著問問自己:我要怎麼把這件事轉變成互動的形式,並且讓孩子可以主動跟我們互動呢?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孩子會對“門”有很大興趣,如果有兩扇門通往不同的地方,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好奇地想要知道每一扇門通往何處。

比如,他會想要開啟臥室的那扇門,而家長也總是說著:“不可以,那裡不可以去!”又或者是“想去那裡啊,我來給你開門。”——就這樣的行為都會直接結束跟孩子的互動,錯失了溝通的好機會。

其實這裡想要強調一點的就是,我們儘量不對自閉症兒童說“不可以”,除非他有傷害自己或別人或是破壞東西的舉動,我們可以提出一個替代性行為。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孩子想要走進那扇門的慾望,製造各種互動的機會。

這時,爸爸可以用腳擋住門,門就不好開啟。孩子伸手拉門卻打不開,爸爸就可以及時用語言或行動幫助孩子,譬如:伸出手,爸爸輔住孩子拉起自己的手放在門把上。

爸爸做出一個“開門”的姿勢,孩子點點頭走出門,這時候就有了兩個人的雙向溝通了。

如果是能力比較好的孩子,爸爸還可以表示他們需要媽媽的幫忙,所以孩子就去找媽媽,帶她走到門邊。

最後的結果可能只是孩子透過門後走到某個地方,但重點是以這樣雙向溝通方式讓孩子終於能滿足願望。

在玩幾分鐘之後,孩子自己可能又會想回到原來的地方。如果基於某些理由而無法讓孩子進到某個地方,那麼我們就需要用玩具來轉移注意力,或溫和地告訴他:“不可以,現在不能開門,等一下再看看。”

這時即使孩子有一點點情緒,我們也已經進行了10個以上的溝通迴圈,而孩子也確實主動參與了!

整個過程都基於“跟隨孩子帶領”及“挑戰他進展到下一個發展階層”的兩個原則。

這種互動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姿勢、表情和溝通能力的機會:敲一敲門、若上面插著鑰匙就轉轉看、玩一玩門把並且拉拉看……

這些“干擾動作”傳遞給自閉症兒童的資訊是:你瞭解他想要開啟門的意向並願意幫助他,而不是想制止或責備他,或為此感到焦慮。

這種支援性的態度,鼓勵孩子繼續採取主動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順利進到我們的下一個訓練階段。

家長們在家庭訓練中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跟我們互動,而不是一味地去制止或是去滿足。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日本人氣心理訓練師為你支招,3步培養自信的孩子(家長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