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困獸之鬥》是人生三部曲的第一篇。寫這個系列純屬心理學的一個嘗試,也算是一個個人嚴肅散文的一個代表作。
精神分析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潛意識,而本文也是由潛意識中的集體潛意識引發的人生思考。當下,人們最喜歡談的就是“困“和”被困“,我希望用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我們的”困“——”困“來自內心。
如果我們想走向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那麼我們必須與這些根深蒂固的心理過程作鬥爭。——耶魯大學Michael Kraus
你被困是因為你甘願被困,因為你發揮的生命力量都是別人的力量而不是你自己的。
被困指的是你沒有辦法逃離現實處境和內心的掙扎。你的意識決定了你的行為,而你的潛意識決定了你的人生,你的潛意識當中只有和自己無關的集體潛意識,所以你活在別人的影子裡。
你要做的心理鬥爭就是放棄安穩舒適的集體無意識——潛意識最不能幫助你的那部分。
集體無意識,其實就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卻又深信不疑的那一部分,給我們安全感的那一部分。
l 智慧讓我們清醒——“內卷”和“打工人”
當下最火的詞叫做內卷,內卷說的是無法去抵抗這個社會的步伐,自願成為別人成功的巨大分母之一。最大的人設叫做打工人,說的是一群永遠都沒有時間永遠都在為別人打工的人。
之所以會有“內卷”和”打工人“,因為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無助,並且對自己的認知深刻到了讓人感動的境界。
我們會用一種更為科學理論去把自己的現實說得明明白白。這樣,我們才每次感到絕望的時候,才可以用更為客觀的存在把自己的人生悲劇給解釋得完美無缺。
我們定義的客觀,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妥協。為什麼有“內卷”沒有”外卷“,為什麼有”打工人“沒有”夢想家“。因為,“外卷”的“夢想家”從來不會花時間考慮現實的殘酷,也不會給自己的人生做無意義的結論。對於他們來說,活著便是意義的全部。
打工人說的就是“上班族”。為什麼不是沒有情緒的“上班”族,而是“打工”這種有一點自嘲一樣的情感,其實說的就是作為人社會屬性的一種無奈。也就是,你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有完整生活的人,而是一個為別人“打工”這樣的一個奉獻者。
打工人打工混打工都是人上人。這句話看上去積極努力即具有生命力,實際上含有一種被社會內卷逼迫向前,必須努力奮鬥的絕望場景。不然,你為什麼想做人上人,你不是應該做一個自由的獨立的人麼?
l 思考是一種解弊——“習得性無助”
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思考的結論也很讓人痛苦。“習得性無助”指的是當人或者動物因為一些不可控事件而不斷遭受挫折,便會喪失生活的全部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惡性迴圈的心理狀態。所以,“內卷”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也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危險還在於這種無助表現在具有社會效應,也就是習得性無助是一個很大的磁場,就算是你有想突破的念頭,也會被周圍的其他人的“習得性無助”給影響,直到你自己甘願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這說的也就是習得性無助的擴散效應。為什麼會有社會效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而社會是人們長期以來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石。
霍妮曾經在《現代人的神經症人格》中論述了文化對個人情感問題的影響,也就是你之所以會有一系列精神上的問題來自於你的恐懼,人的恐懼多是對危險無法適應和自己對危險的想象,後者就是焦慮。
內卷化就是對自己無法避開社會洪流導致被社會淘汰的焦慮。根據霍妮關於神經症的文化決定論,當你對自己的要求滿足不了社會對你的要求,你對社會的幻想和社會的現實不匹配時,你會出現情緒或者神經方面的問題。而“無助”就是一種普遍的焦慮現象。
l 懶惰造就悲劇——“抱團取暖”下的上海“偽“名媛
人的劣根性裡面有懶惰。人為什麼會懶惰,因為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我們需要更精準的努力,更迅速地成功。社會上有一種特別火的東西,叫“團購”,也就是我們透過積攢眾人的智慧,獲得更多的利益,滿足個人最大的需求。
為什麼是“偽”,因為名媛本身需要的是知識氣質內涵,而不僅僅是看起來很貴氣,很像名門之後。而修養內涵就需要時間的沉澱和個人的努力,如果沒有從內而外的品味和文化,這個名媛註定是“偽”名媛。“
偽”名媛的後果就是,不被大眾所接受,為什麼商品的團購人們可以接受,“人設”的團購人們不接受,說到底,人們覺得自己應該有自己的價值,也就是人有自我,這個自我必須是真正的自我。
l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
現代教育有一個特別流行的教育就是少兒潛能開發教育,也就是我們為了讓小孩子的天賦發揮出來做的一切可以刺激他有潛能的方式。潛能其實就是你本身可以但是你沒有意識到的部分。
比如新聞中由母親徒手接從高處跌落的孩子,比如你從來沒跑超過一千米卻成功地跑了馬拉松。這都是潛能的體現。
潛能說的就是潛意識。而潛能能否發揮,發揮多少,直接決定人的命運走向。人的潛意識其實是我們內心最底層的東西,而潛意識也是我們自我身份的認定和描述。
如果我們可以很好把控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天賦可以很好得到展現。
l 無意識(潛意識)包括個人和集體
弗洛伊德借用費希納的冰山類比理論,認為人的精神結構如同一座冰山。
冰山分為三層,最上層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識,只佔冰山的山尖;冰山的下層佔了冰山的大部分,是無意識。也就是人的意識其實是作為個體的人的本質。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展示了他很小的一部分意識而已。我們作為人的本身的能量,都來自於無意識,也就是我們上文的潛意識。
弗洛伊德這裡的冰山其實還是指個人無意識,他的學生榮格在這個基礎上做了對無意識的突破,把無意識的範圍從個人拓展到了集體。而榮格本身也對集體無意識做了一個比喻。
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島代表一些人的個體意識的覺醒部分,也就是個人的意識部分;由於潮汐運動才露出來的水面下的陸地部分代表個體的個人無意識,所有的島最終以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體無意識。”
所謂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精神傳承,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其實也就是我們的文化傳承和其他文明傳承。
古往今來,我們尤其是中華民族對精神文明頗為看重,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勇往直前,樂於助人的等美德都是人類的瑰寶。
當我們沒有對這些文明進行全面的繼承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集體無意識帶到另外一個我們沒有辦法適應的方向。當然,更阻礙我們發展的一點,叫做放棄作為個人的潛能,也就是放棄自我。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一邊放棄自我,一邊找自我。
恐懼(害怕)包括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和未知。個人無意識的害怕指的是指個人被壓抑的經驗或意識不能形成的經驗。
集體無意識的害怕也就是人類共同的懼怕心理,比如說黑暗,而個人無意識的害怕主要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相關。
為了可以更好地生存繁衍,人類學會了群體生活,也形成了有利於團體發展的文明形式——社會,而每個獨立地國家亦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和我們所處的社會形態息息相關。為了我們自身的發展符合社會規律,我們學會了偽裝自己,也有了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希望可以藉助群體的力量幫助自己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中不被淘汰。
久而久之,我們的思維和別人一模一樣,我們甚至可以精準到判斷不符合我們群體利益的不同聲音然後把它們消滅。於是,就有了社會性死亡這個名稱,甚至是網路暴力。
我們痛恨自己被別人看不起,被別人欺負,所以我們會依附於群體和強者。但當我們在社會的不斷歷練中變成了比以前稍微強那麼一點點的人,我們會聯合周圍的強者去欺負比我們弱的人。
甚至我們會掩蓋自己的真實聲音,察言觀色,跟隨群體的力量對弱者進行批判,以達到內心情緒的舒緩。
l 從眾從成了烏合之眾——你的順從造就了你的盲從
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強調了群體意識的危害,在教育這一章,勒龐把自己所處年代的教育弊端描繪得十分形象,引人深思。
勒龐談到年輕人如果只能死記硬背,那麼他將會喪失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也就是知識給到他的僅僅是服從和模仿。
而這種不斷地重複前人的思想和對老師權威的盲從,會導致年輕人對自己的不自信,因而失去了創新能力的誕生高峰階段——青春。
以至於青春以後的日子裡,他們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華,也不相信自己可以作為獨立的個體為自己的夢想發光發熱。
這也奠定了他們習慣性無助的源泉,他們的精神活力沒有了,成長動力也沒有了。錯過的青春時光導致他們從此落入成長的俗套,狹隘的生活發展,平庸的生活,無法控制的人生。
當我們一開始選擇接受別人給我們安排好的生活,我們就不再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了。生活中的成功來自於和別人的不一樣,這些不一樣需要我們對個人能力的判斷和個人信仰的遵循,不是從書本的知識得來,也不是從別人的教導得來。
我們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所以我們我們如果放棄了我們的獨一無二,必將走上別人的人生和活在別人的陰影裡面。只是可以學習,只會需要自己領悟;精神可以傳承,愛需要自己去發掘。
我們如果只是跟隨別人的腳步向前走,懼怕自己作為個體的力量渺小,那麼我們終究沒有辦法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就是,我們最後成了烏合之眾的一部分。
l 你不喜歡孤獨——你的恐懼造就了你的悲劇
在《烏合之眾》一書中,勒龐描述了被集體心理磨滅的個人才智和個性。勒龐舉了一個鮮活的例子,20本滔滔不絕的長篇論證還不如幾句能夠對它試圖說服的頭腦有號召力的話。
也就是說,我們在思考一件事不是取決於內容本身,而是取決於說話的物件。我們願意接受我們所相信的權威並且放棄我們對本身內容的判斷。
我們對形式深信不疑,我們對自己從來不相信。可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受到的資訊很有可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資訊,但在這種所謂的根據我們的喜好制定我們的生活規律甚至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實際上就是一個所謂的群體效應。
我們變成了社會洪流中流的一份子,我們不再有任何的優勢,我們只能接受給我們的一切,我們沒有任何的選擇。甚至,我們的個性和才智,也變成了阻撓我們前進的絆腳石。
這個時代,想出名需要靠個性。但是很多時候的個性,不是我們真正的個性,而是這個社會所期待的個性。也就是集體無意識限制了你的個體無意識,於是你的所作作為,你的思考你的判斷力,都是模式化的,你對生活早已沒有了孩提時的憧憬。
l 自由來自於內心——請發揮你的個人無意識
你為什麼感到恐懼,是因為你覺得你無力對抗這個世界。你為什麼感到慌張,是因為你不確定你所走的每一步會不會走得正確。
你所有的壓力都在於你擔心你是否可以在當下的環境中生存。潛意識裡面有個人無意識,而恐懼裡面也包含個人無意識。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個體的能量發揮出來,減少因外界給我們帶來的壓力而壓抑的天性,那些美好而又自豪的部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更看得見,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就可以更加踏實。
我們不是被迫向前的,我們的所有後一步都是我們的前一步造就的。我們每一個人生印跡都是我們之前的選擇的結果。你以為是社會的不公,只是你不夠有勇氣去打破你現在的這一切而已。
沒有人可以阻擋你自由翱翔,除非你自己願意呆在籠子裡享受別人給予你的食物;沒有人可以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除非你自己願意呆在弱勢的那一邊等待強者的審判。
心靈是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我們在抱怨基因和抱怨社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叱詫風雲的人,只是比我們更執著更努力而已。
他們的個人無意識甚至影響到了集體無意識,也就是我們其實是為了實現他們的目標來走的,我們成了他們前進路上的幫手。
你會不會有遺憾,取決於你有沒有想有遺憾。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天賦,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思想,我們需要去讓自己的潛意識發揮出來,讓自己的潛意識和群體意識結合起來。
很多時候,只要你夠勇敢,你的路就不窄了。你執著地走向人群的那一頭,註定了你的空間沒有那麼多。未來其實沒有那麼悲觀,如果你還相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