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巔峰之作,中文譯為《自卑與超越》《超越自卑》《挑戰自卑》《生活對你應有的意義》。
中文譯本最常見的書名是《自卑與超越》,這可能是一些學者,挖掘阿德勒的學說的內涵是從自卑走向超越吧!也可能是譯者為了迎合國人內心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的自卑感和出人頭地的願望吧!究竟是何種原因,本文今天不做探討。
我更願意出英文直譯出發去理解這本著作,它就是一本探討人生意義,讓我們更好理解人生,理解生命意義的一本書。
全書一共十二章,探討了人生中常見且非常重要的十二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章,我們對於意義的追尋。第二章,心靈和身體。第三章,自卑與超越。第四章,童年記憶。第五章,夢。第六章,家庭的影響。第七章,學校的影響。第八章,青春期。第九章,犯罪及預防。第十章,職業問題。第十一章,個體與社會。第十二章,愛與婚姻。
阿德勒開創了個體心理學,旨在引導人類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雖說阿德勒探討的是個人發展問題,學派叫做個體心理學,但是,阿德勒卻是從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社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認為,人生的三大任務是職業、人際關係和婚姻。我的理解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你的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你在人與人交往中的意義和價值,你在家庭中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強調自我,強調自我發展,而恰恰忽略了人在群體中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在衡量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往往強調自身的價值,卻忽略和探討價值的前提,那就是必須在人群之中探討人的價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忽略集體,讓孩子心裡只有自己,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