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週六早上凡凡起了個大早,興沖沖地就開始收拾書包,媽媽覺得很奇怪,問他:"今天是週六不用去上學,你整理書包乾什麼?"凡凡興奮地說道:"我和淘淘約好了,今天去他家裡寫作業。"淘淘是凡凡在老家的玩伴,比他低一年級,這學期跟著全家人一起搬過來,還轉學到了凡凡所在的學校。凡凡高興壞了,一有空就去找他玩。媽媽一聽,當即表示反對:"你自己一個人在家寫作業就夠磨蹭了,跟淘淘一起邊寫邊玩,作業肯定寫不完。不行,我不同意你去。"凡凡反駁道:"我們說好了寫完作業再一起玩。"媽媽還是不太相信,堅持不讓他去。

凡凡出不了門,抱著書包生起了悶氣。過了一會兒爸爸出來解圍了,他勸說媽媽:"既然孩子們已經說好了,你就讓他去吧。"他又對凡凡說:"不過你要記住自己說過的話,等你回來,爸爸媽媽可是要檢查作業的。"凡凡連忙點頭,背起書包歡天喜地地出門了。

等到晚上,凡凡回來了,媽媽第一件事就是檢查他的作業,本以為他肯定沒做多少,沒想到他竟然把帶去的作業全都做完了。媽媽十分驚訝,問凡凡:"這些真的是你自己做完的嗎?"凡凡自信滿滿地說道:"當然了,我和淘淘是把作業做完之後才開始玩的。"

後來凡凡回到自己的房間看書去了,媽媽忍不住對爸爸感慨:"平時天天在屁股後面催著他都磨磨蹭蹭寫不完的作業,怎麼去別人家就能寫完了呢?"爸爸笑著說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孩子在大人面前和在同齡人面前是不一樣的。我們以為只有把孩子關在家裡時時督促,他才不會偷懶,其實應該多放他出去,在外人面前他反而會想做個小男子漢,表現出獨立自覺的一面呢。"媽媽想了一會兒,贊同地點了點頭。

每個人都有好幾種不同的社會身份,成年人都有這種體會:當扮不同的角色時,自己所展現出來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有那麼多的身份,但是對於學齡兒童來說,他們至少同時扮演了兒女、學生、夥伴等幾個角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只是侷限在家庭內部,畢竟孩子長大以後要去面對世界,扮演更多的角色。或許在父母眼裡孩子無法做到的事,當孩子轉換到另一個角色後就能做到了。

孩子在上幼兒園或者更小一點的時候,父母都願意讓他們和其他孩一起玩耍,但是等到上學以後,有些父母就開始限制孩子的交際圈,是擔心安全問題,或是怕孩子跟別人"學壞"影響學習。這是不可取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更要讓孩子有機會離開父母,去擁有和支配屬於自己的社交生活,讓他們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對於參加夏令營、文藝演出、社會實踐活動等,家長更要予以支援,平時也可以利用週末或假期,組織孩子們聚會,因為在這些集體性的活動中,孩子常常會面臨新情況、新困難,在沒有家長可以依賴的前提下,他們就會學著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當孩子越來越獨立,願意去主動解決問題,戒除拖延症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抑鬱的人群,和正常人的區別在哪裡?醫生:說話方式也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