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那就是派人隨機訪問一組家庭主婦,採訪者要求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愉快地答應了。一段時間過後,造訪者再次訪問這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不僅比上次大而且還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的庭院裡,結果有超過半數的家庭主婦同意了。與此同時,又派人隨機訪問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將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的庭院裡,結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
不言而喻,兩種調查的結果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就是因為前者聰明地運用了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潛意識裡總希望自己給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因此,在前一組的主婦接受了造訪者小的要求後,更容易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登門檻效應”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得到印證,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
有個小和尚跟師父學武藝,可是,讓他感到奇怪的是,起初的時候,師父什麼也不教他,只交給他一群小豬,讓他放養。廟前有一條小河,小和尚每天早上都要抱著一頭頭小豬跳過河,到傍晚的時候,他還要把小豬一頭頭地再抱回去。後來,小和尚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輕功。原來,小豬一天天在長大。而由於小和尚天天都要抱小豬,並沒有感覺到這種輕微的變化,以至於小和尚的官力也因此在不斷地增長。直至自己練就了非凡的功夫,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師父的用意。
這個故事, 就是“登門檻效應”"在生活中很好地應用。心理學家認為,通常情況下,相對於較高較難的要求,人們往往更容易接受那些較低較易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才慢慢地接受較高的要求,這就是“登門檻效應”對人的影響。明代洪自成在《菜根譚》中說:“攻之惡勿太嚴, 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人可從。” 同樣是對“登門檻效應”的精闢論述。
麗娜跟瑞雪是一對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平時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拉上對方。可最近,瑞雪的心情糟糕到了極點,因為她剛剛跟自己的男友分手。這樣一來,麗娜也跟著倒黴,為了使瑞雪開心,她自作主張地帶她去蹦迪、逛街、打電玩.....令麗娜苦惱的是,每次都惹得瑞雪觸景生情,心情更糟。這樣一來,搞得她自己也很煩。
在屢戰屢敗後,麗娜決定嘗試新招。據說遊樂園是發洩內心情感的好去處,可是,麗娜在心中打定主意後,再看看無精打采的瑞雪,便不敢貿然提出自己的建議了。於是,她便試探著問道:“你坐過摩天輪嗎?”“沒有啊。”瑞雪驚奇地看著麗娜回答道。“那我們去感受 一下怎麼樣?”“好啊!”就這樣,她們乘車去了最近的一家遊樂場。進入遊樂場後,麗娜也總是小心行事,每次都是先提出一點小小的要求,看到瑞雪的眸子裡閃出亮光,確定她喜歡後,再大膽地提議。
說來奇怪,那次“冒險記”好像很起作用,從那以後,瑞雪的情緒大有好轉。她提及前男友的次數越來越少。後來,麗娜在心中總是想:“要知道這樣,我早就帶她去了,以前,何必做那些無用功呢!
其實,就連麗娜都沒搞清楚,為什麼都是提議,前幾次卻總是惹得瑞雪更加傷懷,而後幾次卻能大功告成呢?而事實上,麗娜正是運用了心理學中的“登門檻效應”。因此,任何事,切忌一步到位, 正如上樓梯一樣,慢慢來,一步一個臺階,反而更容易上到頂樓。不是經常有人說:“欲速則不達”嗎?因此,給朋友提建議時,即使是善意的,也要掌握策略,先提一個小小的建議,等對方欣然答應後,你不妨再提出下一個建議,這時候,你的建議被接受的機率就會增加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