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構建認知體
我今天的分享是針對剛剛入門不知道怎麼入手的家長,孩子後續的認知構建,還要靠家長不斷的學習、思考,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源爸和幾位老師一起總結出來的認知體系的四階內容,還是那句話,學會的方式比學會這項認知本身更重要,急於求成忽略了學習過程中社會性的部分就是捨本逐末,孩子可能學會了,但很快會忘記、或者不會用。
我今天主要來分享一下我在一階的實操。在分享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六個階段。
語言發展階段1.預備期(0-1歲)咿呀學語,能聽懂一些詞和句子,用特定的聲音來表示一定的意義。2.語言發育第一期(1-1.5歲)能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表達需要,會仿說,比如問他幾歲,他會複述幾歲。3.語言發育第二期(1.5-2歲)雙詞句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4.語言發育第三期(2-2.5歲)實詞句階段,只用實詞,不用虛詞。能說短句,逐漸開始使用代詞、介詞、連詞、動詞詞尾、助動詞等。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的獨特的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5.語言發育第四期(2.5-3歲)這個階段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故又稱“好問期”。6.完備期(3-6歲)說話流利,會用一切詞類,並能從成人的言語中發現語法關係,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建群以來,我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不聽指令,教不會怎麼辦?我們的孩子因為不能像正常嬰兒時時刻刻都在模仿學習,到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和正常孩子的差距逐漸拉大,所以我們診斷大多都在這個年齡段,多數孩子的認知還停留在嬰兒時期,所以你說你的孩子2歲了,但心智只有幾個月,幾個月的嬰兒他會聽你的嗎?很明顯不會。
我們來參照這個語言發展期的標準大致可以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處在哪個階段,比如有些人說我家孩子不說話,或是隻會仿說,但是不會聽指令,那麼基本上可以判斷這個孩子的語言發育停留在0-1歲語言發育的預備期。落後已成事實,那麼我們現在開始就要透過製造情景輸入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從最小的元素——名詞來開始認識這個世界。
第一步,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聽
在我們分享的學習資料裡我們一再強調過,讓孩子學會名詞要從強化物切入。在孩子的吃喝玩樂的過程中去輸入這些強化物的名詞資訊,先讓他學會最初的50個詞。
請大家回去羅列一下,孩子的強化物和家裡的主要帶養人的稱呼,由此開始著手教學。
舉例:給孩子吃蘋果——輸入:蘋果 ,帶孩子洗蘋果——輸入:蘋果 ,帶孩子買蘋果——輸入:蘋果。給孩子喝蘋果汁——輸入:蘋果汁。帶孩子吃蘋果派——輸入:蘋果派。
用不同的事件和樣本輸入給孩子,全方位的體驗到蘋果是這個味道,是這個觸感,是這樣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自己歸納出蘋果的功能特徵。
對於無語言的小朋友我們除了這些,還要排除一下口肌和氣息的問題,這些可以透過一些吹泡泡、用長吸管喝奶、按摩、吃牛肉乾、跑步等改善。
鼓勵孩子發音還可以教孩子唱簡單的兒歌,當足夠熟悉以後就可以讓他填空:比如兩隻老虎,兩隻老—讓孩子說虎,逐漸增加需要填空的詞彙慢慢的孩子就可以學會唱一首歌。 以下四階圖供大家參考使用
我可以告訴大家沿著這個圖一點點教下去,孩子會一天天變得非常好,這些東西,需要家長強大的自律能力。
孩子能力的分水嶺——選擇疑問句
當孩子完成名詞第一階段——強化物的時候,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回答選擇疑問句。我自己的孩子和源爸個案裡的孩子第一次能力大突破在於就是學會了選擇疑問句。注意選擇疑問句可以貫穿整個認知干預,我自己的直觀感受是從會回答選擇疑問句開始,孩子有了靈魂,會動腦思考,情緒問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選擇疑問句的原則
1.喜歡的和討厭的中選,選擇一個,意味著放棄另一個。這個是干預初期我們要這麼做,因為很多孩子在第一階段或者在機構過多的被要求仿說,他們會習慣性的選擇第二個,這個時候如果你提供的是兩個都可以的選擇就打破不了孩子仿說的魔咒,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結果給他,他選擇了仿說,結果就是我把他喜歡的吃掉了。他會懊惱會發飆,那麼過幾次就會動動腦子想想怎麼樣回答可以吃到他想要的了。
2.第一次沒選到承擔了結果後可以馬上再提供一次選擇機會。前面說到,他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而且眼睜睜看著他的東西被吃了,肯定會懊惱、發飆,這個時候你再提供一次選擇,孩子動腦筋的機率就會大大的增加,你可以適當給點提示,不要一直引爆孩子的情緒,但是絕對不要讓孩子繼續仿說。
3.選擇疑問句也有階梯,有實物選擇疑問句,有圖片選擇疑問句,沒有任何提示的選擇疑問句。
4.結果不以孩子的喜好轉移,選到什麼給什麼。
3選擇疑問句階段的目標
有語言的孩子目標:打破仿說的習慣,必須動腦子才能選到想要的。
沒有語言的孩子目標:會用肢體語言選擇自己想要的。
選擇疑問句可以貫穿整個干預的始終,所以是一定要熟練掌握的技能。可以說你想輸入給孩子的所有句式都可以透過選擇疑問句來完成。
下面是各個階段可以用選擇疑問句教孩子表達的範例:
名詞階段選擇疑問句:你要吃蘋果還是要吃大蒜?形容詞階段選擇疑問句:你要吃大塊的蘋果還是小塊的蘋果?複合句:今天晚上吃彩虹糖,只能吃一顆,等到明天上午再吃就可以吃兩顆,你要今天晚上吃一顆彩虹糖還是等到明天上午吃兩顆彩虹糖?選擇疑問句到特殊問句的過渡你要吃什麼?你要吃蘋果還是香蕉?你要去哪裡?你要去商場還是公園?你要誰抱?你要媽媽抱還是爸爸抱?你要哪件衣服?你要有恐龍圖案的衣服還是要有鯊魚圖案的衣服?為什麼哭?是因為摔倒了所以哭了,還是因為爸爸打屁屁所以哭了?你想怎麼搭房子?是先搭屋頂再搭圍牆還是先搭圍牆再搭屋頂?
選擇疑問句我就分享到這裡,有什麼疑問大家可以在課後答疑的時候提出來。
很多人都說,我在家就是看到什麼說什麼,如果強化物階段這樣教還能勉強透過,那麼從第二步開始,我們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了。我們會用到大量的照片,注意是生活中孩子見過的場景拍照,不是卡片。
第二步,利用孩子的強化物學會家裡的常用物品請把家裡常用的東西、常去的地點羅列出來,就能達到我們常說的150個詞彙量。
舉例:桌子:蘋果在桌子上。——輔助孩子到桌子上拿蘋果。吃飯了,坐到桌子旁。——輔助孩子到桌子旁邊坐好。(喝酸奶果汁)去桌子上拿吸管——輔助孩子到桌子上拿吸管。
這段期間,我每週的目標詞彙是30個左右,每天4-5個目標詞彙出現3-5次,其餘也會在用的時候做輸入,所以150個詞彙我們用了大概一個半月的時間。但是孩子的能力不同,進度也不同,大家只要用心執行,靜待花開。
強化物階段,我們是以點的方式來教孩子認名詞,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們要以線的方式去做輸入了,每一個名詞的輸入都有前因後果,我們不以說教的方式去教前因後果,只是帶孩子體驗。所以我們這個階段要做的就是多製造與孩子利益相關的事件:
事件一:拿一個空的海苔袋子告訴孩子:海苔吃完了,我們去超市買海苔吧。(展示超市的照片)。到超市了,海苔在貨架上(展示貨架的照片),讓孩子自己去拿。拿到海苔了,去收銀臺(收銀臺的照片)結賬吧。
事件二:早餐吃包子還是麵包?(分別展示照片),孩子回答:包子(指和表達均可)好,我們去早餐店(展示照片)買包子。
事件三:今天午餐吃炒西蘭花還是炒土豆絲?孩子回答:炒西蘭花。那我們現在去菜市場買西蘭花。到菜市場了,給孩子一張西蘭花的照片讓他去拿一個西蘭花。回到家一起把西蘭花拿出來,掰小,浸泡,可以讓孩子完整的參與到這個過程。
事件四:你想玩沙子還是盪鞦韆。孩子回答:盪鞦韆。我們拿好鞦韆去單槓上盪鞦韆吧。把鞦韆安裝到單槓上,繫好安全帶,可以盪鞦韆了。
請大家回去寫一寫:生活中你和孩子會經常經歷哪些事件,把照片準備好,以這個方式呈現。這裡我要特別強調,一定要有照片呈現給孩子,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是教認知,還是在輸入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邏輯關係,照片的呈現方式是給孩子一個記憶深刻的點,一個視覺提示,脫離了照片的教學孩子學習速度會大打折扣。
我每天和孩子的活動
圍繞社群周圍的生活活動,逛菜市場、水果店、超市,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
要吃飯先讓孩子去碗櫃拿碗筷,
切水果讓孩子拿刀子,盤子、叉子,
剪包裝袋讓孩子去拿剪刀,
吹頭髮讓孩子幫忙拿吹風機,
幫助爸爸剔鬍子、給媽媽拿高跟鞋、配對襪子等等。
玩藏寶遊戲:把好吃的藏在某個地方讓孩子去找,比如媽媽房間的床頭櫃上有海苔、客廳的電視機下面藏了QQ糖等。找不到沒關係,指給他看。
這個階段我們要注意的是
第一:不要以考代教,我小的時候最煩爸媽用考的方式和我溝通,如果一開始給孩子這種感覺,後患無窮。另外提問回答這種模式也不是正常的社交模式,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以後明知故問,那麼現在開始你先做到不要明知故問。
第二:不要教了兩天馬上去測試,孩子剛開始以這種模式學習,進度慢很正常,我們所有的教學要重視輸入,輕視測試。不要因為一兩次的測試失敗而氣餒,更不要急於否定孩子。測試不透過馬上轉入輸入教學,及時給予輔助。
第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很害怕某樣東西,這裡提供給大家一個思路,害怕一樣東西的感覺可能是由於脫離掌控,所以解決這一類問題可以嘗試讓孩子瞭解這個東西,掌控這個事件,當然每次嘗試一小步,不要企圖一次讓孩子就克服害怕。舉個例子:我兒子很害怕汽車鳴笛,那麼我就帶他坐在我家的車上,爸爸站在車子的前面,讓他按一下,然後爸爸馬上躲開,這樣操作了幾次,他偶爾會被嚇一跳,但是不再會為這個事情崩潰了。包括出去吃飯叫號他很怕,我就讓他手裡拿著號碼,一叫到我們就可以進去吃飯了,也是崩潰了兩次就好了。當然這個過程孩子的認知提升了也是有關的。
第四:每個完整的事件從頭到尾的向孩子展示,要與孩子自己的生活有關。
由於時間問題今天我只能分享到這裡,最後再嘮叨一句剛入圈的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帶孩子去認知世界,不可以全部交由機構或老師,我們非常贊同家長能夠親自帶孩子而不是寄希望於幼兒園老師、機構老師、爺爺奶奶,小齡的孩子經過父母2-3年的努力,都會有很好的發展,所以這2-3年的全心投入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