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頂端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那就是個人發展的潛能,使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的需要。但是當高層次的需求被剝奪的時候,那麼低層次的需求變得更為強烈。因為低層次的需求是生存的保障。滿足了較高層次的需要,比滿足較低層次的需要更有價值,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但是大多數人不是為了自我實現去工作,而是為了滿足較低水平的需要,試圖從他人那裡獲得尊重感安全感以及提升自己的地位,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是馬斯洛所研究的物件,那麼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在此基礎上致力於如何自我實現的研究。跟馬斯洛的觀點一致,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好的向上的,天生是機能完善跟心理健康的,但是在某些情景之下,人們在實現自我的途中變得停滯不前,由此而發展出來的人本主義心理治療體系廣泛應用於教育企業乃至政府部門。
羅傑斯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機能充分發揮者,是指那些在自我實現圖中善於接受新的思想,不糾結於過去的遺憾,也不生活在未來的恐懼當中,他們只關注當下,相信自己的思維,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的判斷,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不會盲目地迎合他人。也就是意識療法裡面經常提到的頭腦的可塑性跟主觀能動性。堅信生活中的首要動機是自我實現的東西,它會促使人們朝自己的理想的自我方向發展。
自我發展需要兩個最關鍵的條件,那就是積極的關注和價值的因素,所有的兒童天生就有被父母或者被他人疼愛接納的願望。這是天性的需求,父母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表現出他們的積極關注。他們以好孩子的形象或者是考取滿意的成績出現在父母面前的時候,就能夠獲得這種積極的關注。
價值的因素就是父母或生命當中比較重要的人提出的條件,在孩提時期總是想著如何滿足這些條件不辜負種種的期望,而不是發展那些真正令自己快樂的事情,那麼在經歷了許多價值條件的兒童,它會慢慢地喪失自己的個體意識,放棄自己的期望和想法,他們努力的過著討好他人的生活,努力的想變成別人希望他成為的那類人。
隨著生理年齡的不斷成長,而心理年齡停止了發育,這就是意識療法裡面經常提到的巨嬰型人格狀態。他們依舊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耿耿於懷,他們工作基本上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許,而不是出自自我實現作為導向,依賴他人的積極關注,尋求那些被滿足的價值條件,活在集體的群體無意識當中,就是古斯塔夫勒龐所提到的烏合之眾。
同時會表現出不斷地扭曲自己的缺點,隱藏自己的弱點,否定自己的錯誤,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取悅自己之外的其他人。這就會與自我意識產生強烈的衝突。當他討好不了別人,又很難取悅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這種衝突的表現形式可能是抑鬱症焦慮症,雙向情感障礙等等諸如此類的心靈疾病。
意識療法提出的觀點就是要重新學會整合心身,讓自我得以再次成長起來,學會開始接納自己所有的經驗,而不是否定所有的經驗,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自己,為了迎合他人設定的模式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經歷。也許當下你正在為低層次的衣食住行而焦頭爛額,也許當下你正在為經歷的情感挫折而傷心彷徨。也許當下你正在為超負荷的車貸房貸殫精竭慮,不防放下自以為是的目標,讓自己先慢下來。
慢下來的目的就是為透過給予自我無條件的關注,但是人們在既有的目標的設定下麻木的苟活,像是水中飄零的樹葉沉浮不定,又像王陽明先生所說:此刻的你,頭腦就像一缸渾濁的水,有枯枝樹葉跟雜草,在思維的攪動下變得越來越混濁不堪,你要做的就是,透過靜坐慢慢定下來。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無論是在東方的禪宗還是軍荼利瑜伽當中入定是最基本的法門,為開啟一扇通往自己心靈世界的大門創造了條件,如何慢下來定下來的方法可以參詳專欄:
當你開始給予自己充分的關注,無條件地去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尋找自己的興趣,依靠自己的感受來指導自己做正確的事情,簡言之,你就開始表現出機能充分發揮者的特徵,並且開始實現理想中的自我,陳了凡在意識療法中提到認為走向自我實現的第2個步驟必須要付出行動。
如果你僅僅認為你的願望只是一個想法,一個念頭,或者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慾望,那麼你永遠不會實現自己的願望,而且你無法擁有內在的價值感。意識療法認為,價值觀的缺失是心理問題最主要的心理特徵,表現出無力跟絕望的習得性無助。價值感的獲得必須通過當下有力而且有效的行動!而不是透過頭腦去沉浸在那些遙遠的目標中,在當下維持一種desirelessness(無慾無求)的狀態!
未曾實現的目標就會成為內在的限制性信念,當你對某件事情產生渴望的時候,而限制性信念繼續給你製造無窮的障礙,活在以為是的安全區間,不敢越雷池半步,馴象師在大象小的時候會給它的腳綁上細繩,小象沒有力量擺脫,隨著年齡的增長,儘管大象足夠的力量去擺脫,但是卻不敢去嘗試,限制性信念所體現出來的人格特質就是:我不能,我不配,我不可以,我做不到……
具體的做法就是我們可以每天用30分鐘或者更多的時間,調動極大的意識來實現一個儘可能實現的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放下一切的限制。道元東渡見到有一個禪師在市集上買蘑菇做菜,道遠大惑不解:禪師不應該是在院內清修參禪頓悟的嗎?禪師告訴他說:將一道齋菜做到極致也是修行。這也是萊斯特利文森所說的The most powerful action(最強效的行動)
意識療法認為更關鍵的一點是抓住那種目標實現後的感覺,做好一頓飯菜,帶有儀式感地去享受它。這就是內在價值感獲得的精神渠道,當你以這種方式生活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你去擁有任何你想要的事物,它會幫助你超越潛意識裡的限制性信念而達成覺知!它會幫助你獲得消除自我懷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