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知識去解釋生活,每個人都是樸素的心理學家。
大家好,這裡是雜談小鋪,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如果一個有權威地位的人命令你對另一個人施加電壓350伏電擊,只是因為這個人回答問題回答錯了,你會聽從命令嗎?我想沒有人願意這麼做,除非心理變態。耶魯大學的米爾格拉姆的一項研究,得到了出乎意外的結果,讓我們來看看這項研究。
實驗過程
1.米爾格萊姆實驗的原型,是將被試兩兩配對進行實驗。兩名被試中有-名為真被試,另 一名為實驗助手。被試進人實驗室後,研究者會告知他們進行的是關於學習的研究,考察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及電擊懲罰對學生學習的作用。然後被試抽籤決定兩名被試(其中名假被試)的分工。一名成為教師,另一名充當學生。透過實驗的操作,真被試總是在抽籤中被選作教師,而另一名助手則被安排為學生。只不過這種實驗安排真被試並不知道。
2.然後,研究者告訴被試各自的任務,教師主要是教學生學習語詞配對,並及時檢查其學習效果。檢查的方式是教師讀出刺激詞,學生從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如果回答錯誤,教師就要用電擊器給予學生電擊懲罰。隨著學生的錯誤不斷,懲罰電壓會被要求不斷加大。
3.實驗開始後,作為學生的實驗助手被帶到另外-間房間,並讓真被試看到學生被用帶子固定 到椅子上,並在其手腕上綁上電極。學生的手旁邊有-個鍵盤,上有四個電鍵,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答問題使用。在教師的房間中,教師可以透過操作電擊的機器即時看到學生的相應回答。安排好學生後,實驗者帶真被試回到教師操作的房間中,操作--臺有30個電鍵的電擊控制 器。每個電鍵上都註明了電壓的伏特數,電壓從12 v到450 v不等,並有各自顯示相應電壓正在工作的指示燈。同時,裝置上按每四個編號一組,標明瞭電擊的嚴重程度,從“輕微電擊”(編 號1~4,電壓15~60 V)- -直到“危險:嚴重電擊"(編號25 ~28,電壓375 ~ 450V)。最後的兩個電鍵則用“Xxx”作了顯明標記。
實驗開始後,如學生回答反應是錯誤的,實驗者就讓被試開啟電鍵,給予電擊,並逐漸增加電擊強度。如果被試猶豫,實驗者就告訴被試,由於實驗需要,你必須繼續。
實驗結果
實驗的實際結果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測。雖然,實驗在電壓加強到300 V時,特別設定了被 試受電擊掙扎、蹬踏牆壁的聲音,但在40名被試中,只有5人到300 V後拒絕再行提高電壓。有 4名到315 V時開始不服從實驗者的指示。在330 V停下的有兩人,345、360、375 V停下的各一人。總共有14名被試,最終都發生了拒絕執行實驗者命令,繼續增加電壓。佔總數的35%。但是更多的被試,一直服從實驗者的指示,將實驗一直進行到最後,直至電壓加至最高的450 V這類被試的人數達26人,佔總數的65%。
米爾格拉姆這項研究表明,這些參與者有著驚人的服從傾向,其次這些都還是正常人,不是什麼心理變態者。
對這項研究的解釋,總的來說可能是因為,參加者有種責任分散的想法,感激自己僅僅是幫助實驗者完成某種實驗,自己不應為實驗的後果負責。其次是他們把實驗者當作成了權威者(耶魯大學教授)增加了服從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給我們帶來的意義是重大的,我們可以想到在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南京大屠殺等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是德國納粹士兵和日本帝國士兵一個有良知都沒有嗎?
後來的歷史採訪回憶中,大到將軍將領,小到無名小卒都表達出相同的原因:是上級的命令我不的不這麼做。沒一級的都這麼認為那麼,到底誰需要為事情負責呢?也許正就是這種心理才,釀成了這些歷史慘案。
米爾格拉姆教授的這項權威服從實驗,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路。在各個層級,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心理知識,培養健全的人格,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在大家都盲目跟從時。自己能有清醒都頭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喚起自己的倫理道德。也許世界上就不會有第二個奧斯維辛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