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稱為群體思維,具體而言就是群體決策中人們為了維護群體的和睦而壓制異議。這讓我產生了更為深刻的思考: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中少數人的意見具體詳細聆聽的必要性。如果不覺得必要,世界中那些隨波逐流順大勢者為何不會被讚揚,少數派卻得到了人們的謳歌與讚頌?

2019年的電影《決戰中途島》以及之前的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歷史事件中,當美國加入了二戰時,事件發生的前幾個星期,夏威夷軍事指揮收到了一條可靠的訊息:日本計劃襲擊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某個軍事據點。

之後軍事情報失去了與日本航空母艦的無線電聯絡,那時航空母艦徑直朝夏威夷前進。空中偵察隊本來應該能偵查出航空母艦的位置或者至少發出幾分鐘的警報。但是自以為是的司令員們完全無動於衷。

而珍珠港的總指揮基梅爾得知他們已經失去與日本航空母艦的無線電聯絡後,還開玩笑說:“或許日本人打算繞檀香山轉一圈。”事實上,日本人確實這樣做了,但基梅爾對這種想法的嘲諷使人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實。結果是:直到日軍開始對這個毫無防備的基地發動空襲,警報才被拉響。襲擊後美軍損失了18艘艦艇、170架飛機以及2400位軍人的生命。

這種無懈可擊的錯覺和群體道義毋庸置疑的思維往往導致群體成員高估群體的力量和權力。

而之後中途島戰役美軍之所以取得了勝利正是因為美軍吸取了珍珠港的重大決策失誤的教訓,美軍高階指揮官重視並且聽取了一位少數派的意見,發覺了日本海軍的計劃並很好的破譯了日軍的密碼,審慎並果斷決策,再配合戰術運用,獲得了中途島戰役的勝利。

所以,透過這些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群體的決策往往使我們的觀點極化,可能會壓制異議,產生出導致災難性的決策一致性的群體思維。

我希望我們在源頭決策時,能做到:

1. 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場。

2. 重視批評性的評價。

3. 有時可以將群體劃分為幾個小組,然後再重組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見。

5. 在實施以前,召開“第二次機會”的會議,讓大家暢所欲言。

群體有時候可以極其糟糕,也可以極其美好,希望我們能明智而有目的地選擇我們的群體。比起幫助,也許“共鳴”一詞,未來將會影響深遠!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每天讀點社會心理學—焦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