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01 真實案情回顧

楊新海,男,1970年出生在河南省正陽縣,自幼家境貧寒,共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三。

據其父母回憶,楊新海是家中最聰明的一個孩子,讀書成績不錯,喜歡唱歌畫畫,家人曾寄希望於他,哪怕其他孩子都先後因貧停學,但卻一直支援他讀到高三。

只不過,一切美好也在他高三那年戛然而止。

因為就在那一年17歲的楊新海忽然離開了學校,失聯一年後,主動聯絡父親說自己在某磚窯打工、勿念。

其父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去他工作的地方看他,由於不善言辭,囑咐其注意身體後就返回了老家。

一年後,楊新海被廣州某收容所收留,其父親再次前往,希望帶兒子回去,但楊新海堅決不幹,老實巴交的父親再次自己離開。

他可能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分別,兒子就沒了音訊,再次得到其訊息便是楊新海犯下連環殺人重案被捕。

在其家人看來,這個訊息太突然了。因為在他們心中楊新海是個性格內向、能吃苦的孩子,不說多善良但也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

顯然,他們不知道楊新海與家裡失聯的那些年在其身上發生的一些事。

1988楊新海曾因扒竊罪入獄1年,1991年再次因扒竊入獄兩年。期間他曾交過一個很喜歡的女友,在他入獄時承諾會等他,但當他服完刑去找女友時,卻發現對方已經結婚了。

1996年,楊新海因強姦未遂再次服刑4年,當時30歲的楊新海就已經有了7年的牢獄經歷。

但這絲毫沒有讓楊新海敬畏法律,從2000年9月到2003年8月,短短3年時間內他流竄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四省,連續作案20多起致67人死亡、姦汙屍體19具,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可以說是實打實的變態連環殺人犯。

為何曾經成績不錯、內向、願意在磚窯幹苦活的老實人會一再入獄、變得冷血殘忍,最後接連犯下血腥重罪,審判時依舊冷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楊新海有著很明顯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對社會影響和危害較嚴重的型別。

其特徵是,具有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會有明顯的社會適應不良反應,無法維持正常的工作和人際關係,為人冷血無情狠絕。

02 造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家庭成長環境不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成長過程中身心嚴重受挫是最大的3個誘因,這些在楊新海身上都體現得很明顯。

據媒體披露,楊新海的爺爺在其父15歲時被槍斃,其父自小在經濟條件艱苦且精神上遭人蔑視的環境中長大,20歲左右結婚,其妻子(楊新海的母親)是在流浪時嫁給他的,兩人沒文化、鮮少離開村子,幾十年都沒過過像樣的日子。

在這樣的前提下,楊新海出生了,父母為養活6個孩子疲於奔命,沒有任何心思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

小時候的楊新海也不太能感知自己家境的窘迫,直到步入青春期後,對比同學的吃穿用度,身材矮小、樣貌平平、生活拮据、時不時被揶揄的他感受到了劇烈的精神衝擊。

加上其父母兄妹自顧不暇,無一人察覺其不對勁。同時家庭也從沒有交流談心的意識,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承擔一切負面情緒。

到高3時,他內心的壓抑、痛苦與無助感到達了峰值,因此他才會在不知會父母的前提下離校外出打工,我猜想他初始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換個環境,另一方面是想掙錢改變生活。

起初,17歲的楊新海沒文憑(高中肄業)、沒一技之長,更沒門道,還算本分的他決定去又苦又累的磚窯幹活兒。

據說當時工地上有人欺負他年紀小,故意剋扣他工錢,他雖生氣但沒和誰發生正面衝突,憋屈之下從工地偷了一些鋁去賣,忽然發現這種來錢方式既輕鬆簡單又不受氣,從此之後便難以安分了。

相信這也是他之後數年以扒竊為生的源頭,當然他也為自己不勞而獲的扒竊行為先後付出了共計3年牢獄的代價。

原本坐牢前女友承諾會等他給了他一些溫暖和希望,但當他出獄後發現女友背信嫁人無疑是把他進一步推向了黑暗,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對女性仇恨和蔑視的種子。

在1996年因強姦未遂入獄4年,同時舌頭也被女方咬掉一塊肉後,他對女性的憤懣開始升級,從他的視覺來看也註定不會再輕易終止犯罪,因為犯罪未遂和作案成功都會受到懲罰。

楊新海第一次犯下命案是在2000年9月19號,受害者是一對和他父母年紀和處境相似的老年夫妻,其住址偏僻、家境貧寒,他用了很殘忍的錘殺結束了兩位無辜老人的生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對受害者的選擇並不是隨機的,可以說他是帶著一些對自己原生家庭的怨恨有意選擇的。

因為在其青春期所見其同學父母對孩子的悉心照顧、彼此親密良好的關係、父母自身的優秀等都一直是他心裡的刺,在自己跌跌撞撞無力過好生活的時候,他會下意識的去埋怨父母。在很確定父母不能依靠時便會想和他們劃清界限,覺得如此才能和自己人生不幸福的源頭隔離開。

所以,才有他最開始的離家出走和以激烈的方式開始發洩殺人的惡行。

他第二次作案的受害物件是一位村子裡62歲的老太太及她7歲的孫子和12歲的孫女,也是在這一次作案時,他開始姦汙屍體。

這在常人看來是完全無法理解的變態行為,但在楊新海心中可能一方面是出於對女性的侮辱和洩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屍體不會有反抗,讓他感到更安全,畢竟他之前曾有過被受害女性反擊咬掉舌頭一塊肉,同時還被投入監獄的心理陰影。

有媒體曾指出,楊新海後期所害物件和最開始兩起案件的情況一直非常相似,受害者一樣都住在偏遠村子、一樣的家徒四壁,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小孩,一切好像都在重複最初的兩起犯罪。

客觀來講楊新海自身矮小,力量並不是很大,選擇弱小的的物件,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作案,他會更有安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連環殺手選擇受害者通常是有一定規律和偏向的,一旦固定下來基本上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同時,對於罪犯來講需要一個“心理安全犯罪區域”,他會因為某種原因認定某個地方適合犯案,進而大機率不會離開這個大的區域。

03 這個案件能給我們什麼啟發?

惡魔楊新海在2004年已被依法執行死刑,但他對無辜受害者所犯的罪行是難以讓人釋懷的,對其家人的傷害更無法得到原諒。

說起這個案件,一方面是想說萬事皆有因果,楊新海不是一出生就是殺人狂魔,他的惡化和其原生家庭、成長經歷以及自身對事物的認知息息相關。

不是要去指責楊新海的父母,客觀地講他們都是守法的老實人,可能自己都想不通為何原本家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被給予厚望的兒子會忽然轉變為殺人惡魔?

這其實就是問題的關鍵。

儘管楊新海的父母本身也挺可憐,都是在10多歲時便獨自謀生。但不可否認,他們自己都是在缺乏父母教養的環境下長大的。

他們沒有父母做正確的榜樣,不知道該如何經營好家庭,更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物質上的嚴重匱乏,讓他們一直都只能專注在如何養活孩子之上。所謂的關注思想、心理發展壓根兒就不知為何物。

加上本身又不善言辭,不懂溝通,更是讓孩子無法感受到關愛。

他們不知道孩子在青春期時各種感官都會被放大,當負面情緒不斷來襲,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舒緩時就會埋下隱患。

如若成年之後,在與人相處和情感上受挫又無任何情感的支撐,自尊、自信心不斷被按在地上摩擦,自覺人生無望也沒有意義,埋怨自己的出生、憎恨曾帶給自己傷害或是過得好的人,一旦心裡想歪墮入罪惡之門,便是害人害己。

04 該怎樣避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以下是對為人父母者的建議:

①在決定要孩子前要做好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準備,並不是說窮人沒有生育權,而是過分貧窮真的會讓人無暇顧及其他,對自身和孩子來講不僅是壓力更有很多隱患。

②無論經濟條件好壞,要學會關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多與其溝通交流,適時的疏導其精神壓力,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

④父母自身無論情況如何,不要放棄學習和進步,要爭取做更優秀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懂得家庭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

以下是對個體的建議:

①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出生和父母,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幸,甚至對你造成了傷害,請記住這不能成為你選擇墮落或去傷害無辜之人的理由。

哪怕身後都是陰影,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向陽而生的人,因為你和他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②面對負面情緒,不要逃避和隱藏,要學會勇敢地面對,用正確的方法去化解,不要排斥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要明白只有自己越來越優秀,過得越來越好,才是對一切曾經的傷害和不屑的最好回擊。

④請保持一定的童心並永存善念,這並不是讓大家拒絕長大或者保持愚善,而是希望我們對生活和他人有敬畏之心,同時也有好奇心,願意去發現生活和他人的美好,也能心無怨懟的去理解和包容一些不美好的存在。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不做懦弱的人,從修煉強大心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