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畫《史努比》裡面,有個小孩子叫萊納斯,他擁有一張藍色的安全毯,無論去到哪裡都會帶上,因為毯子可以給他安全感,沒了毯子,就會無法呼吸。
日劇《明天媽媽不在》講述的是一群福利院小孩的故事,其中最小的孩子彈珠經常拿著空的洗髮水瓶子,他說洗髮水瓶子有媽媽的味道,如果瓶子被搶的話,彈珠就會很焦慮和崩潰。
孩子之所以有自己迷戀的小物件,一般都是出於依戀心理,小物件就是他們小小世界裡的精神支柱,給予他們很強的安全感。
當發現孩子上學,需要帶上自己的小物件的時候,孩子往往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有一定的上學焦慮。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去緩解,讓他們在學校裡過得快樂。
▎ 孩子“上學焦慮”一般有哪些表現?
1. 不停地哭鬧
2.喜歡一個人獨處
在學校裡,孩子喜歡一個人獨處,坐在離同學比較遠的地方,比較沉默和情緒消沉。他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例如班級裡的討論,同學間的日常交流。孩子不會有情緒的波動,能夠自覺地遵守學校、班級裡的規則,但是比較冷漠,把自己與外界的環境隔絕開來。
3.隨身帶自己迷戀的物件
上學的時候,孩子帶上自己最喜歡的物品,時不時通過觀看或者觸控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長時間地讓物品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他對這個物品特別看重,如果物品被人破壞,孩子可能會引發激烈的情緒,容易大哭、崩潰,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 孩子上學必須帶上自己的小物件,可能出於什麼心理?反映出什麼問題?
1.依戀心理
孩子在早期發展的時候會對家長有依戀的心理,但是因為孩子上學,父母平時對孩子忽視等因素,父母長時間不在孩子的身邊,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於是把依戀心理轉移到喜歡的物品上面,這些物品能夠讓孩子穩定和適應自己的情緒,彌補了自己的父母那裡依戀得不到滿足的心理,藉此獲得安全感和快樂。
2. 壓力大,不知道怎麼社交
在社交環境裡,孩子不知道怎麼主動去和別人相處,因為別人溝通的融洽順利而有一定的壓力。在沒有朋友的時候,孩子就把自己的小物件當成一個朋友,一個情感傾訴、情緒宣洩的物件,他們可能會通過與小物件的交流,或者對小物件重複某句話來完成自我暗示,來減輕自己的社交壓力。
3.人際孤獨,孩子感到自卑
孩子上學要面對與家裡不一樣的環境,要面對很多的老師和同學,他們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焦慮,害怕人際交往。
有社交焦慮的孩子一般自尊心比較弱,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心,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害怕自己在社交活動中的表現不好,害怕別人的拒絕。所以他們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去理會周圍他厭惡的環境,沉浸在自己小物件的玩耍裡。
▎ 家長該如何緩解孩子的“上學焦慮”?
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要以信心充實自己,就像我們每天以食物充實自己一樣。——馬爾茲
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對自己有正確的自我評價,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不足,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家裡的時候,讓孩子大膽地與家長交流,幫助孩子打扮一個整潔好看的外表,平時多表揚和鼓勵孩子,讓他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肯定自我價值。
3. 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
在孩子感到害羞,不敢主動與人說話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和別人交流,不要害怕被拒絕。
家長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社交表現來給孩子做榜樣。例如招待客人時要怎麼說怎麼做,在外面遇到別人時該說些什麼,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就會模仿家長來開始自己的社交。
另外,家長可以在家裡面通過角色扮演的小遊戲來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外出的時候,家長讓孩子自行去購物結賬,或者帶他去小區孩子聚集的地方,鼓勵他主動與別人交往。
2.激發孩子上學的興趣
孩子上學有焦慮,他會長時間地沉迷在自己的情緒裡出不來,久而久之就養成孤僻的性格,對學習感到無趣甚至是厭惡。孩子的學習之路還很長,如果對從小就對上學失去興趣的話,對他的未來有很不利的影響。
家長讓他從上學中找到樂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改變他的不良情緒。例如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積極地去發現學校裡好玩的事情,課堂上有有趣的互動,回家和父母去分享自己當天的收穫,讓他從顧慮社交和懼怕壞境的心態中跳出來,讓他的不良情緒得以改善。
3.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習慣在家裡的環境和生活節奏,比較依賴於父母,不會承擔自己的責任,不會完成自己應獨立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長的幫忙。在校園裡面這些時間會有一些改變和強制性,孩子可能一時之間不能適應,於是會產生一定的擔憂和焦慮。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家裡就應用在學校裡的時間安排,讓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在這期間,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不要插手,讓孩子逐漸消除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學校裡就能輕鬆得地完成任務,上學焦慮就得到改變。
當孩子有上學焦慮的話,家長先不要著急,通過溫和平緩的方式讓孩子緩解自己的焦慮,讓他從迷戀小物件的狀態裡走出來,變成一個勇敢、自信的孩子,在學校裡學得開心,玩得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