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內心缺少愛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

觀察一下你身邊關係不錯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家人,是否有人總是生病?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這樣一類人,他們透過讓自己生病的方式,來獲得身邊人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也可以透過生病的方式,來逃避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這種情形在心理學中稱之為“生病情結”,是個體主觀與客觀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一個小孩的父母總是吵架,小孩就想:如果我生病了,他們就不會吵架了,因為他們會將精力全部放在我身上。於是,小孩真的生病了,沒有人懂得真相。

什麼是“生病情結”?

當個體感受到外在壓力後,認為自己如果生病就可以逃避這些壓力,那麼他就會想象自己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進而伴隨著頭暈、嘔吐,甚至整個身體都出現了不健康的表現。當身邊的人意識到自己生病時,會放下所有的矛盾,將全部精力放在身體上面。此時個體得到了家人的關愛,解決了外界的壓力,在家人心中成為最重要的部分。這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渴望讓自己生病的傾向,就是“生病情結”。有生病情結的人,往往很容易讓自己在恰當的時候生一場病,從而解決許多麻煩。

一位女孩性格十分內向,不願意參加社交。恰巧的是,每次需要聚會的時候,要麼肚子疼要麼頭疼。她沒有說謊,的確是在馬上要出門的時候生病了。於是女孩不得不整日待在家裡,因為只有待在熟悉的地方,她才會感受到毋庸置疑的掌控感。這種掌控感,是她在任何社交場合都無法擁有的。久而久之,這個女孩變得格外孤僻,之後發展到見到任何陌生人都會感到焦躁和緊張。生病,成為她逃避社交的一種方式。女孩把這種方式當成一種手段,可以在任何時候讓自己生病。

哪些人會有“生病情結”?

內心缺少愛的人,更容易產生生病的情結。所有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自己身體生病了,就可以得到不同尋常的關心。尤其是平時得不到關心的人,他們的家人、朋友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內心對於被關心、被愛的渴望,使得他們產生了生病的情結。在他們的認知邏輯中,只要讓自己生病就可以得到平時根本得不到的關心和照顧。事實也是這樣,每當自己生病的時候,父母原本冷漠的態度就會改變,開始對自己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

內心缺愛的人,身邊的人對自己十分苛刻。以原生家庭為例,父母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必須完全服從父母命令,考試必須第一名,各個方面必須都要十分優秀。處在這種壓力之下,孩子形成了一種有條件的被認同感。所謂有條件的被認同感,指的是隻有在孩子做了一些被父母認可的事情時才會被關注到。久而久之,孩子內心越發排斥自己不被父母認可的部分,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為了緩解內心的自卑,孩子習得了生病情結。因為只有在自己生病的時候,父母才會無條件的關心、照顧自己,不會逼迫自己做一些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

如何處理生病情結?

生病情結歸根結底是個體為了應付無力解決的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暫時逃避的手段。從心理學層面來講,這與個體的退行心理有關。個體放棄了已經學習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採取了一種幼稚的方式來逃避問題。儘管生病情結與他人的關心程度有關,但是如果自己不能採取更加主動、更加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是單純的使用生病的手段來逃避問題,那麼你就始終長不大,永遠像個小孩子一樣,心智也很難達到成熟的狀態。

如果意識到自己有生病情結,要多去用成年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要學會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要學會接受身邊人的關心。建立起同他人的情感交流渠道,開啟心扉迎接他人的好意。當你內心充滿愛的時候,你會更加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會故意用生病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關心和照顧。一開始會很難,但是當你打開了心門時,你會發現所有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你的關注。而你也因此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你去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家人有生病情結,意味著你對他的關心不夠,或者你對他的期望過高,超出了他原本的能力範圍,讓對方感到莫大的壓力。由於對方無法滿足你的期望,所以只能夠透過生病的方式來逃避。你要做的事情有兩點:要學會關心照顧對方,哪怕對方身體健康,也要懂得噓寒問暖;不要給對方過高的壓力,要學會無條件接受對方,哪怕對方一事無成。當對方接收到你的關心和照顧時,生病情結就會消失。因為他已經沒有必要透過生病的方式,來逃避你的抱怨和指責了。

總而言之,生病情結是內心缺少關愛、心智不成熟之人,逃避被指責同時又能獲取關心的手段。只要理解了這種心理原型,就很容易改掉這種情結。

7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認知覺醒》第22篇  遊戲心態,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