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規模化、整合化、程式化、流程化。

網際網路大廠或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人,大概非常懂這四化之下,意味著什麼。這四化意味著:每一個“一般性”網際網路人,都是幾大光速戰車上的螺絲釘。

而潛藏在它下面的普遍事實就是:因人設崗,人去崗還在。除去核心領導力、關鍵演算法、程式部位等關鍵性人才無法替代之外,其他崗位上的職員均可被輪番換新。

畢竟,精英是少數,由少數精英搭建的框架和平臺,總是需要大量普通員工來運維和推進的;而管理架構上的關鍵少數,日常只需保持框架正常運轉即可。

所以,將各型別崗位、職位以及平臺大公司都透視一番後,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系統在,人在,崗位在。只要系統常態化運轉,把其中的某些人替換掉,往往不會影響系統核心運轉。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談人才與平臺之間的關係,就清晰明瞭了。

首先談人。

實話實說,國內最不缺的,就是人。現在內卷之後,這話改成:國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多,崗位少,競爭自然而然。當大家都有才,都適合崗位需求的時候,選誰好呢?

當然是選自帶資源 + 裙帶關係 + 人際關係融合度好 + 顏值高 + 國際視野技能的那一個。

通常這麼一比,人才與人才之間,差距就不是一丁半點了。普通員工則更不用說,滿足基本條件之後再優中擇優地篩一遍,選入的勞動力創造的剩餘價值,簡直不要太好。

所以,當大多數人才,還自以為是平臺方的熱菜時,他們忽略掉的,是平臺方選人時看重的,不是能單一解決問題的工具人,而是具有創造性和人際彈性的綜合體人。

這種綜合體式的人才,能成事兒,會來事兒,懂眼色,知深淺,會感恩,能明事理;在技能全面的基礎上,情商、理商、智商三商通通線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讓各方精英與之共處時,如沐春風,產生除工作價值之外,更大的情緒價值,乃至社會價值。

比如企業品牌建設與形象呈現,企業平臺價值,因其智商之外的雙商,而得以提升或賦能等等。

當然,話題扯得有點遠。

拉回來說就是:隨著時代的升級換代,社會各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早就提升到了大眾尚未理解到位的程度。

比如說,假設你來自三、四線小城市,除了自己一身硬本領之外旁無他物(社會附屬關係和資源),那麼你想要在人才競選中拔得頭籌,就必須是硬本領中萬里挑一的那一個。否則,從平臺的寬度、廣度、深度來講,憑什麼不用呢?

用你就是看中你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別的什麼。況且,本來,那些本領之外的東西,你也沒有,對吧?

再比如說,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A與B實力相當,那麼選誰呢?

也不難,在兩人同時無社會資源和裙帶關係幫襯的基礎上,經測試後,選腦子最簡單的那個。你可能會問:什麼叫腦袋比較簡單?難不成笨一點呢?

此處的腦子簡單,當然不是笨更不是解決不了問題那種,而是指為人簡單,好指揮的那種。什麼叫好指揮?

就是上級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不是自己有一套想法想去改變上級或平臺的,簡言之就是高階工具人,指哪兒打哪兒,這是用起來最省心的人選,也最符合平臺流程化要求。

這樣的高質量工具人,是保證系統和體制高速、高質量運轉的重要元素。選不好,尤其是在聽話+有實力這兩個因素上,如果選不到位,就容易影響平臺的執行效率。

至於那些個性迥異又跳脫的創新者,則往往不在這種選人規則範圍內,而是有專門的、獨特的選拔與執行機制。

比如阿里巴巴的達摩學院,選人均從高校特長生中直接挖人;再比如十餘年前籌建阿里雲時,馬雲堅決使用王堅,並以每年10億的投資,支援王堅帶領團隊去搞當時看來毫無市場,也產生不了收益的阿里雲“飛天系統”。

原因只是因為馬雲緊盯當時世界最大電商平臺亞馬遜,堅持認為雲端生產力將成為未來數字化發展的終極競爭力。因而,雖然王堅連續數年毫無進展,在阿里內部頗受嘲諷,被稱為專騙馬雲錢的心理學騙子。

但是,在馬雲的堅持之下,王堅帶領其團隊克服萬難,最終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個全自主執行的雲端系統“飛天”。王堅也因此而洗冤陳雪,並最終憑藉他對中國在這方面的創造性貢獻,得以當選中科院院士。

所以,在超大平臺上,一般流程化人才,與創新者人才的選拔與運營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兩者齊頭並進,才能推進整個系統既穩固發展,又獨樹一幟。

自然,以上人才選拔和用人法則,只針對擁有流程化、集約化、制度化管理機制的大品牌大平臺,不見得適應機制不健全或正在向上發展的中小企業。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在小規模製度化、流程化基礎上,仍然亟需高質量執行者,需要流程化工具人。通常情況下,如果中小企業選對了人,這些高質量工具人將會推動企業的發展。

但是,也正是由於中小企業處於上升和發展階段,每一步都必須穩紮穩打才能保持生存機率。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此時此刻的中小型企業最不需要的,也最不適應的人才,就是跳脫的創新者。

因為,中小企業此刻沒有容納它的機制,也沒有實力去允許太過冒險的創新,一切以求穩為主,而非創造發明為主;某種程度上,甚至不需要創造發明,只需要按部就班。

在此基礎上,中小企業的人才認定標準和選拔準則,就是“穩”字當頭。

但是,根據熵增定律,如果沒有外部力量介入,事物就會逐漸陷入熵增——即活力退減、機制效能減退,逐漸混亂無序狀態。

作為宇宙第一法則,熵增現象從來都遭人厭棄不忍直視,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熵增就是會層出不窮:不是人們不想成功和努力,而是努力著努力著,一些行為和思維,就進入到一成不變的模式化、程式化、流程化狀態。

而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又沒有外部新生力量介入,那麼一切表面上的流程化的努力,最後都只會直接導向一個結果:熵增,即系統陷入混亂與無序,效能減退,效率降低。

所以,企業和平臺中,既需要高質量的流程化執行者,也需要適量於體系中的創新者。正因為創新者與流程化執行者的眼光和思維方式不同,才更容易看出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也才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打破錶面繁榮,真正釋放系統原本存在動能。

因此,企業作為創新者引入的人才,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

首先,要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和提出,推動系統進一步發展的方式方案,而不是維持原狀。

其次,創新者必須具備將創新方案執行下去的能力,還要有與各方協調協商的溝通能力。因為,創新就是變革,變革就意味著觸及舊傳統得益者的利益,矛盾衝突、阻力自然不可避免。

最後,創新者必須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不是一意孤行,脫離平臺實際去妄想妄為。

從我們對人才(常規性流程化執行者,創新者)與平臺關係的剖析中不難發現,所謂人才,必然生長在一定的平臺上,需要靠實現平臺崗位需求目標,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在此基礎上,不止於人才,幾乎每一個人,都能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平臺就沒有自己,離開平臺,不等於自己就能獨樹一幟取得成功。

因為,在這個高度集約化、流程化、分工高度明確的社會,只有將自己擅長的技能成功嫁接到平臺上,併產生相應的平臺價值,才算得上是與社會需求鑲嵌得嚴絲合縫,成為人才。否則,都叫孤芳自賞,或認知狹隘的單一個體。

而單一個體認知狹隘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錯把平臺當成自己的本事,但離開平臺後什麼也不是。

在當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成為人才被社會需要,而且人人也都具備了足夠的才學,那麼在人才濟濟的時代,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最被需要的那一個?

這不是一個如何突破內卷的社會學問題,而是個人如何努力,如何彰顯自身獨特價值的個性化問題。

盧梭講天賦人權,上天除了給予基本生存權之外,還賦予了每一個個體生存的獨門秘籍。

只是,在每一個人社會化過程中,很多人過於平臺化,流程化,更在大廠化、同質化情境之下,逐漸忘記了將自身所具備的獨特放大、強化,才會出現內卷之後我怎麼辦的哀鳴,更出現了將平臺的龐大,毫無自知之明的化身為自己的龐大這種錯誤認識。

當人缺乏在大環境之下,正確的自我認知之後,就一定會出現錯誤的判斷和行為。而把平臺當自己的本事這種錯誤認知,將直接導致個體的蛻化和負面。

如前文所說,同類工具人太多,替換掉認知錯誤又行為失當的你,是平臺最容易做的事。

畢竟,咱們國內最不缺的,就是人,和人才。

如此一來,身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當自己的能力抵達一定高度,或者能力尚未抵達NO.1 時,還是應該認真做事,低調做人;與社會化平臺相互契合,以共贏思維共同推進,才是最好的心態和行為方式。

相互契合,共同成長,絕對好過獨孤一世的小而全;因為,只有跨越過狹隘的認知,才有可能抵達“大而美”的共贏境界。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參考資料:[1] 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2]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11
最新評論
  • 1 #
    學會感恩沒毛病,沒有伯樂你就是個屁。
  • 2 #
    感謝老師的文章,貨真價實,實話實說!!!!時代的發展,需要的是多維度的人,每個人坐著等社會和平臺來選擇,或是抱怨社會不公,或是期盼無競爭無壓力人人平等的絕對公有制,可是誰能阻擋歷史發展的車輪?努力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吧,吃饅頭有吃饅頭的心態,吃山珍海味有吃山珍海味的壓力。
  • 3 #
    第二大無知就是錯把每個成員個體的努力都歸結為平臺的福廕。任何一個企業,起初平臺就是草臺班子,正是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才做大做強!
  • 4 #
    是這樣的,人最大的悲哀在於: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更可悲的是:自己認為還行的那丁點能力,還是平臺(單位)賦予的。離開平臺,你啥也不是。說這些,絲毫沒有鄙視或消極。人,要活明白,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 5 #
    工地搬磚的也是儘量用腦子簡單的,不鬧事的,不太計較收入的,埋頭苦幹的,我是個包工頭我這個平臺也是這麼挑人的,大平臺和小平臺一樣
  • 6 #
    典型的資本家立場說話的文章,跟996福報沒啥區別。不過對於打工者還是有用的。
  • 7 #
    有什麼本事上什麼平臺。我感恩個屁。
  • 8 #
    別扯淡,要感恩就感恩自己,平臺不行,就自己打造平臺。
  • 9 #
    普遍事實就是:因人設崗,人去崗還在。
  • 10 #
    平臺不是本事在平臺上閒聊什麼啊
  • 11 #
    平臺一定程度上也是本事
  • 12 #
    平臺很重要!你在這個平臺的位置也很重要!
  • 13 #
    沒有馬雲的時代, 只有時代的馬雲。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我究竟怎麼樣治好了孩子的自閉症?應名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