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這樣一個詞“潛移默化”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和性格,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外界的感染和影響,並因此發生改變。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往往會是我們的第一“學習物件”我們學習他們的舉動,學習他們的言行。並且常會在生活中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以此來作為自己長大的標誌。在長久之下,我們便會在這種“模仿”之中,變成父母的翻版。我們常說“父母是什麼樣,子女就是什麼樣。”也是同樣的道理。
近年來,一項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的研究發現,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只是性格和言行,對他們的心理影響也十分的大。在這場長達35年的追蹤調查中顯示:與父母關係緊張的91%的人,在中年時更容易患上重病,如癌症、腫瘤等。與父母關係融洽的人只有45%的人在中年時會患上重病。
其實不難發現,在生活中和父母關係融洽的孩子,通常陽光、樂觀、開朗,跟父母關係緊張的孩子,會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他們通常沉默、不愛交流。這是為什麼呢?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說法“人生指令碼”,它是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伯恩提出的,他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人生指令碼”,這個指令碼是從我們出生那天,就開始跟隨我們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今後的生活中,一直重複這樣的“人生指令碼”形成命運的輪迴。”而父母恰巧就是這“人生指令碼”的創始者。
這句話不難理解,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任何邏輯和單獨思考的能力,外界任何的危險都會對我們造成傷害,我們感到害怕,從而哭鬧。這時的我們急需要父母的安慰,如果這時候得不到父母的安慰,便會形成這樣的想法:父母是不可靠的,不值得信賴的或是自己是不被人需要的、不重要的。
按照嬰兒的思維方式,他們會將這一想法對映到其他人身上,認為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不重要、不被需要的。形成這樣的一個“指令碼”後,再往後的生活裡,只要他們與其他人發生了爭執,他們的第一想法總會先認為是自己的錯。
我們常說“跟父母的關係,就是你跟世界的關係”。所以這種思維方式也會進行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形成不一樣的“人生指令碼”。如果你對父母的一些行為感到不滿,在長大之後這份不滿也會對映在其他人的身上。
例如:你討厭父親的強勢,害怕父親的權威,再往後的生活上,面對同樣強勢的人,你會本能地感受到害怕,從而躲避他們。
也許有人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已經長大了,與父母的關係是好是壞,根本影響不到現在的我。”其實這是人都會說的“漂亮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實際上生活的好壞只有自己知道。
在生活中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常會發現沒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因為那些曾經關係中存在的傷痛,並沒有消失,而是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即使是在小的事情,也同樣會激發你的潛意識,讓你感到痛苦、難過。不過如果這樣的傷痛得到了治癒,比如:你不再厭煩父親的強勢,認為這是他對你的愛,因此父子之間的關係得到緩和,父子關係變得更好。再往後當你遇到同樣強勢的人,你會發現自己會比之前跟他們相處得更好。
由此可見在理論上父母對你的影響,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你和父母的關係緊張時,生活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當你和父母的關係融洽時,生活中你的人際關係也絕對不會差,並且可以用一個良好的心理去面對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所以改善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
經過調查發現以下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一、互相體驗、感受、理解對方的生活。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詞“代溝”指的是兩代人在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對立和衝突。
這也是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經常發生爭執的原因。現在和以前的教育環境、生活環境又或是社會環境都不一樣了,父母和孩子的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重要的不是各執己見的相互爭吵。父母需要認識到現在文化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去理解他們,孩子需要理解時代給父母帶來的衝擊,去體諒他們。
“代溝”是時代的烙印,現在科技發展迅速,一段時間不接觸可能就會對周圍的一切都不適應。小時候父母教會你生活的點點滴滴,當父母無法適應當下的科技世界時,需要的也是你的寬容和照顧。只有相互的理解,才可以使關係更加的融洽。
二、如何正確地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爭吵,大部分都來自孩子的“叛逆期”時期,這時候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都在逐漸增強,迫切的想要成為一個大人,於是他們便向將自己仍然當作是小孩子的父母,發起了抗爭。
此時父母的做法,應該改變自己的強勢,試著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以一個朋友的方式去與他們交流,而不是一個大人的方式。
勇於承認自己不懂的地方,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些行為都會讓叛逆期的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感受到你將他看作是一個大人,這會減少許多孩子與父母的爭執。只有處於一個平等的關係,才可以使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當下許多的孩子和父母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相處方式,導致家庭中出現許多的問題。“母子沒有隔夜仇”,在生活中發生爭執是難免的事情,最重要的應該是及時去處理,去溝通,去開啟心結,不要把矛盾拖到以後。
用理解的方式去做有用的溝通,而不是以想要讓對方承認自己的想法,各執己見的做無用溝通,俗話說得好“照顧好小家,才能維護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