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並不知道我為什麼如此傷心”——《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效能。乍一看,這個概念好難懂,彆著急,等你看完你會發現對自己幫助將非常大。作者為你設計了三個問題,你就能明白今天我們要學什麼了。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當你讀了一篇很感人的故事後,淚流滿面,想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當情緒穩定下來為什麼又覺得自己好累;試想一下,當你成功做出了一道美食,是不是心中特別有成就感,但當你失敗了,卻很失落,這到底是為什麼?我應該如何做才能保持成就感;你的孩子叛逆,不聽話,讓你愁眉苦臉,茶飯不思,你是不是特別想邀請一位家中德高望重說話有分量的人來開導他,為什麼?以上這些問題都跟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內容有關,都是乾貨,作者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現實中的例子加深大家的理解。
壓抑情緒和被禁止思想的後果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突然大哭大鬧,作為父母、爺爺奶奶你一定在想,天吶,這是怎麼了,周圍很多人投來目光,你感覺是不是特別沒面子。然後詢問孩子,是不是想要玩具?是不是想要零食?總之,儘可能穩住孩子當前的情緒然後去滿足她的任何需求,這樣寶寶就可以很快冷靜下來,但你知道這樣長期以往的後果嗎?那就是孩子將來遇到難題時會更快放棄,無論是學習上的問題還是生活、工作方面的問題都會很快放棄,為什麼,因為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情緒從而導致自我效能感下降,但難題你遲早得去解決,不解決它就一直存在,久而久之,產生惡性迴圈,最終造成各種心理疾病。
如果你的寶貝出現哭鬧的情況,我們什麼都不要說,更不要急於去穩定他的情緒,因為哭鬧的過程也是發洩情緒的過程(請試想一下,跟愛人吵架時,我們只是單純聽對方的責備,不做任何反抗,時間長了你心理感受會怎樣),安安靜靜地坐在他身邊陪著他讓他哭,等他哭完了,拿一塊熱毛巾幫他擦擦臉,孩子是能感受到他背後的力量,等他冷靜了,耐心問他哭鬧的原因,然後態度溫柔並堅定的告訴他不可以做的原因就好。
是不是感覺你的自信心很多時候被打擊了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在他的研究中捕捉到積極思維力量,這種力量成為自我效能,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我能行”;
看到這,大家一定在想這不就是自尊嗎,其實自我效能和自尊是不同的概念,自我效能是對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一種判斷,而自尊呢......後面會詳細進行講解;
自我效能的信念決定了我們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勵以及如何行為。自我效能決定了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判斷,積極、適當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提高成績,由此將持有積極的、進取的工作態度;而當學生的自我效能比較低,認為無法完成學業,那麼他將對學習有消極迴避的想法,積極性將大打折扣。
我一定要把這道菜做好,結果失敗了,你可能以後都會放棄這道菜的製作,自信心受到打擊;
我一定要說服他,結果失敗了,自信心受到打擊;
這裡分為高自我效能和低自我效能,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兒童和成人更有韌性、較少焦慮和抑鬱,且生活更健康、具有更高的學業成就;
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行為的成敗經驗:在你完成某件事情時,儘可能少地藉助外力,如:朋友幫忙、支援外援等等。孩子在學習中也是如此,遇到問題讓他儘量自己去思考,不要遇到難題還沒來得及動腦筋就去問老師;
替代性經驗:比如你是一名銷售,你可以選擇參照,選擇一位能力、年齡、性格跟你差不多且業績比你好的同行進行比較,這種方法是利用了社會比較,也就是說,從你這位同行身上學習經驗,多問自己為什麼我跟她差不多,她卻做得比我好;
言語說服:這種方法是試圖憑藉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和自我引導,來改變人們自我效能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用,但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要想用好這一方法,需要說服者具有充分的成功案例為支撐。例如,你想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你可以選擇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甚至關係很好的同學進行參照,但我所說的參照不是讓你惡狠狠告訴他“為什麼你們一天到晚在一起玩,他學習成績卻比你的好”,這樣做只會打擊孩子自信心,你可以在這樣說“你們每天都在一起玩,其實我發現你在學習方面與你的好朋友有著同樣的天賦,我建議你能夠吸取他身上的優點,取長補短,你們可以共同進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