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部電影,豆瓣評分9.3,雖然沒有得過奧斯卡獎,卻成為了經典之作,它就是《海上鋼琴師》。經典的電影永遠不會過時,在任何時候拿出來重溫都會有它的當代價值所在。
《海上鋼琴師》是由著名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在1998年一上映就獲得無數觀眾喜愛,尤其是被劇中古典的影像、扣人心絃的劇情以及美妙絕倫的音樂深深吸引。在隨後的兩年中,影片連續榮獲義大利金球獎、歐洲電影獎以及美國金球獎。
關於人的這一生該怎麼活,人生的意義在哪裡?這部影片給了我們答案,即追求內心真實的想法。我覺得這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有些飄渺,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影片中找不到認同感的原因。有人解讀它為“寧願孤獨一生,也不願隨波逐流”,我覺得這種理解並不貼切。
《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音樂天才1900在一艘名叫弗吉尼亞號的船上度過一生的故事,他體會過親情、愛情和友情,也感受過苦痛、恐懼和迷茫,但始終陪伴著他的是88個鋼琴鍵演奏出的音樂。
1900的一生是不幸的,一個飄流在海上的孤兒;同時也是幸運的,一個有著音樂天賦的天才。在1900的思想世界中,繼續海上航行還是踏足陸地反覆折磨著他。他做過幾次著陸的嘗試,可最終還是放棄。為什麼1900堅信自己的歸宿就在海上而不是陸地?1900的悲慘一生對現代的人有何啟發?接下來,我將從心理學角度找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900走在舷梯上,考慮是否下船
01、大海和大陸象徵天才與眾人追求內心的兩種不同方向哲學家尼采說過:“你有你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我們都是普通人,只看到了天才1900在大海上追逐,卻很容易忽略眾人渴望大陸。甚至有的人反駁眾人的追求太物質性,不如1900的瀟灑自在,但是卻忽略兩者之間的差別:一個是天才,另一個是普通人。
弗吉尼亞號每年都要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往返5次,那個時候美國紐約象徵著世界的中心,也是人世間最繁華的地方。許多歐洲人搭乘這艘船奔向紐約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一個嬰兒在這艘船上出生,遺憾的是生母拋棄了他,想讓他落在富人手裡得到庇佑,卻沒想到讓一個船艙底層的燒煤工人撿到。因為是在新世紀的第一天撿到這個嬰兒,便取名1900。燒煤工人沒有文化,卻堅持教1900看報識字。
燒煤工人教1900識字看報
後來,燒煤工人意外受傷,很快就去世了,1900便徹底成為了孤兒,沒有身份的他只能繼續留在底層。一次偶然的機會,被頭等艙傳來的鋼琴聲吸引,1900闖進了頭等艙,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悄悄”展示了自己對鋼琴的天分。
從那以後,船長便留下1900作為鋼琴手為旅行中的乘客增添樂趣。1900享受為眾人演奏鋼琴,他可以從眾人臉上和行為中演奏擊中人心的聲音,這也是1900每次演奏都獲得全場喝彩的原因。大海給了1900生命,也給了他自由和榮耀。
眾人為1900演奏出的的音樂著迷
反觀那些聽音樂的乘客,其實他們心中想的是即將踏上滿懷希望的土壤。他們在落後的經濟中,看到了來自美洲的資本主義火光。我清楚資本主義的興起是血腥的,但在那一刻而言,凡是給人希望的就是人們願意追求的,從這一點上,我們不必過分排斥當時的資本主義(我看到很多人分析當時的資本主義弊端,我猜想可能是為了迎合社會主義,從獲得西方獎項來看,是沒有這層含義的,這一點要正視)。
當時美國最繁華的城市,紐約
人們追求的是財富和名望,目的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在船上的1900,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且不愁溫飽,還能獲得眾人的讚美,這是大海給予1900的舒適圈,普通人並沒有這種待遇和機會,所以要想在人群中凸顯自己,他們必須要學會追求物質,使得他們變得隨波逐流。
通過對比天才1900和普通人的選擇,我們不難發現兩者本質上是自由主義和逐利主義驅使的結果。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會感到迷茫,天才的舒適圈和眾人的隨波逐流都是一種陷阱,讓人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可是,不管環境怎麼變化,你內心最渴望的那一部分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因此,聽從內心的呼喚,積極地面對人生。人的一生究竟怎麼過?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我想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繁華的弗吉尼亞號在夜幕中航行
02、從心理學角度深度分析1900選擇不下船的2點原因所在其實,1900有3次對大陸產生了嚮往,在真正想要走下舷梯的時候,一念之間又放棄了離開海上。
第一次是1900在船艙碰到拉風琴的流浪漢。1900問流浪漢:“你好像不太願意去美國?”
流浪漢告訴1900:“不是因為美國,而是因為過去的一切,對我來說世界的起始和盡頭,都在那片小小的田地上,我從來沒有去過城裡的商業街。我的生活糟糕透了,我決定要和壞運氣鬥一鬥。有一天,我經過一個陌生的小鎮,爬上一座小山,然後我見到了一生中最美的東西,大海,我彷彿聽到大海在說‘你,這個滿腦子是漿糊一團的人,生活是廣闊無邊的。’”
廣闊無邊這個詞在1900的腦海裡不停地出現,這個流浪漢的心境就像1900的內心,和流浪漢不同的是,他還在迷茫中。1900決定從陸地上看一眼大海,聽聽大海的聲音。
1900作曲時,透過船窗看到那個女孩
第二次是1900在錄製唱片時遇到一個心儀的女孩。在看到女孩的那一刻,1900演奏出了最動聽的愛情之曲。這張唱片代表著他陷入了愛情之中。“沒有我,我的音樂哪也不去。”1900決定將這首音樂送給那個女孩。
可是,早就習慣了一個人的1900,並不知道如何討女孩子芳心。在女孩即將離開船的時候,錯過了最後一次告白的機會,唱片也被1900損壞扔掉。而女孩最後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給了1900一個吻,這讓1900再一次產生想要下船的想法。
第三次是馬克斯在弗吉尼亞號上最後的勸告。在經歷了幾次戰爭之後,弗吉尼亞號已經破敗不堪,1900依然留在船艙內,這個時候,好朋友馬克斯再一次勸說1900下船,他提議:他們可以組建樂隊,在陸地上依舊演奏,一定會大火。
1900對馬克斯說出自己的恐懼:“那天在舷梯上感覺很好,我是真的想下船,阻止我的不是我看得見的東西,而是我看不見得東西。城市不斷蔓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我習慣了鋼琴有始有終,一共88個琴鍵,自己演奏音樂是無限的,而那個城市光街道就有千萬條,你如何才能選出一條路,一棟房子,一塊土地,一片看到的風景。整個世界的重量壓在你身上,而你根本不知道盡頭在哪裡。”
馬克斯在破舊的弗吉尼亞號中尋找1900的身影
1900在面對下船時表現出的迷茫和害怕讓他每一次決定都在一念之間放棄。縱觀1900的一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認為1900不肯下船的原因主要有2點:人格心理不健全和人際關係能力不足。
①悲慘童年歲月塑造1900孤僻的人格,導致人格心理不健全
1900本是一個棄兒,被船上的下等人撿到撫養長大,一直居住在船底。燒煤工人告訴1900除了船上以外,外面的世界很殘忍,而且孤兒院是最危險的地方。這讓1900心中產生了對外界的牴觸。
儘管他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卻憑藉著獨有的音樂天賦在人群中展露頭角。但是階層的自卑感始終在1900的心中讓他覺得無法融入人群,唯有音樂能讓他安心。
只有馬克斯是1900最好的夥伴,但是馬克斯不理解1900的孤獨和迷茫,這是多苦多難的童年歲月帶給1900難以抹去的傷痕。儘管馬克斯給1900提供了一條在陸地上生存的計策,在1900看來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格心理上的不健全,讓1900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把決定和人生的意義聯絡起來,糾結之下,產生恐懼和害怕做錯決定,懷疑自己沒有能力應付接下來發生的一切。
童年的1900透過船窗望向陸地
②船上的自由成為1900的舒適圈,導致人際關係能力不足
在船上的1900不僅有愉快的工作,還有熱情的聽眾。對於一個天才來說,不擔心物質生活,每天還能有精神的慰藉,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舒適圈。他和聽眾的交流並不多,他總是習慣從每個人身上看出不一樣的東西,然後用鋼琴演奏出來。
整部影片中看出,1900一生真正接觸的人數不多,這證明了1900的人際交往能力欠缺,說是欠缺,倒也未必準確,或許是沒有辦法融合普通人群。
在經歷幾次戰爭之後,這艘船已經破敗不堪,人們也開始四處逃命,完全沒有了之前追求幸福土壤的心思。隨著船上的人越來越少,1900的榮譽感也漸漸下降,這是歷史規律決定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在最高點。
當察覺到船上的舒適圈遭到破壞,1900想要改變,卻發現已經晚了,這個時候,他不再是天賦異稟的鋼琴手,因為大家都不再欣賞,準確說是時代變了,可1900還是從前那個樣子。
1900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存在的人,沒有身份,世界上許多的路,許多的人,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這一點,讓他決定與弗吉尼亞號一同死去,留在海上。
在船上1900的音樂,受到許多眾人的喜愛
03、淺談鋼琴天才的孤獨一生和悲慘命運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發在初次見到馬克斯時,1900提到新奧爾良:“我很喜歡那裡,那裡的冬天美極了,到了三月,你總能遇到一個下午,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濃霧悄悄降臨,像乳白色的紗,剛好掛在路燈下面一點,切斷了一切。”
在生命即將結束時,1900對馬克斯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個例外。”
1900和馬克斯敞開心扉,說出心中的渴望
在我看來,1900是想要走向陸地的,只不過他不敢面對這個看不到盡頭的世界,早已習慣海上的生活,一次只接觸兩千人,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走向陸地後會面臨什麼,也不敢獨自承擔後果。
看完1900的一生,我陷入久久思考之中,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少次改變,有多少勇氣面對改變?這個鋼琴天才的孤獨一生和悲慘命運告訴我們:走出舒適圈,試一試,未來有無限種可能。
現代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之人,沒有1900那樣的天賦異稟,卻有1900陷入舒適圈懼怕未來的想法。這應該是人的共性,總是習慣安定的生活,賴在自己的舒適圈中。事實證明,倘若一個人長期處於舒適圈中,這個人在生活中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目標和方向。
靜下心來想一想,這種嚼紙無味而且深陷迷茫的生活,我們真的甘心嗎?不,我們不甘心。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缺乏敢於冒險的人,這些人依然是勇敢追求內心的想法,遇到未知的困難,想盡辦法去解決。你留意朋友圈就會看到天天有人學習這個,搗鼓那個,你可能會說這人閒不住,實際上他是想跳出舒適圈,活得更自由一些。
時代是在前進的,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就需要積極適應環境。沒有人知道,走出去會遇見什麼,但是隻有勇敢的邁出那一步,試一試,才能發現未來的無限種可能。當我們決定踏出舒適圈的時候,意味著我們要迎接外面的挑戰。而在此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其次是能力提升,這才積極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應該具有的樣子。
結尾:《海上鋼琴師》是一段音樂之旅,也是一段人生之旅,這部經典影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用心體會。也許你會從中發現追逐內心,不隨波逐流是重要的。但是,我想這部影片的現代意義在於:告誡我們要擺脫當下的舒適圈,只有做好下一步犯錯的心理準備,勇敢一些,才有可能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