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開學在即,許多家長鬆了一口氣,孩子終於返校上學了。

想想沒放假時,日盼夜盼,盼著孩子早些放假,那樣,就可以全家團聚了。

孩子常年住校,伙食好嗎?夏天熱嗎?冬天冷嗎?家長們平時心裡充滿了焦慮,一心想等假期到了,讓孩子在家好好歇歇,把身體好好補補。

可是,孩子剛回家兩天,就與孩子產生矛盾了。認為孩子每天遲睡遲起,早飯也不吃,整天不是睡覺,就是捧著手機玩,家務活一點也不做,說了也不聽,還會頂嘴。

所以,家長們看到孩子頭疼,盼望他們早些回校。

這個情景,想必大家不陌生吧?

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刺蝟效應

01 什麼叫刺蝟效應

刺蝟效應,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為了避免被對方的刺刺傷,只好保持一定距離的現象。

這個效應最初出自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哲學著作,他揭示了在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距離效應,他認為人與人交往應保持適當的距離,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和諧相處。

相互交往時距離的遠近,是交往雙方之間是否親近、是否喜歡、是否友好、是否疏遠的重要標誌。因此,人們在交往時,選擇正確的距離是至關重要的。

總的說來,在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太遠了關係會顯得生疏;太近了勢必會出現摩擦、厭煩情緒,唯有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使雙方的關係處在一個和諧、融洽的氛圍中。

02 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真的好嗎?

從心理角度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長輩,這種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到了後期,父母可能只是他們心目中值得尊敬的長輩,而不是威嚴無比不可侵犯的。

特殊的心理地位,決定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距離的拉大,會使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逐漸疏遠,父母與子女平時得不到交流,無交流自然不能知曉子女的內心所思所想,自然不能解決子女面臨的一些問題。

於是在子女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父母不關心我、不愛我”的種子,自此子女與父母的嫌隙會越來越大,自此,叛逆期的一些症狀就會逐漸表現出來了。

所以,父母與子女的距離千萬不能疏遠,不要以為讓他們吃飽喝足就可以了,一定要放下架子陪伴子女一同成長。

抽出時間,在假日裡,陪孩子去公園逛逛、去動物園玩玩。在孩子不會做作業時,及時幫幫他們。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一定注意一個“度”的問題。

太過親密的關係往往會起反作用,過度親密會降低父母權威,可能會出現說話“子女不聽”的現象,子女成“老油子“了。

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對孩子做到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真正的愛。

03 婆媳之間相處的“距離產生美”

婆媳如何相處,這是個永恆的話題,如何相處好,的確是一門學問。

婆媳本身就沒有血緣關係,因而兒子的因素,婆媳成了一家人。

在這個家庭中,誰做主,誰說了算,是個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如果婆媳都屬於強勢的,那麼她們之間的相處距離需要遠些,稍近一些都會冒犯她們各自的心理防線,都有可能爆發激烈衝突。

相距遠些,她們彼此間才會有安全感,內心才不會焦慮、才不至於失落。

相距遠些不是說不來往,而是說沒事時儘量少近距離接觸,這樣才能儘可能減少矛盾,有條件的話,分開住,眼不見心不煩,這樣才好。

如果婆媳有一方性格好,那就可以適當近距離相處,比如同屋相處。

發生衝突時,性格好的一方往往能起到緩衝劑的作用,使衝突侷限於小範圍內,而且持續時間會很短。

總之,婆媳之間相處,在於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在這個前提基礎上,適當近距離相處才不會出現問題。

04 職場中,上下級關係不可太親密

在管理實踐中,上級如要搞好工作,與下級間保持適當心理距離至關重要,要做到親密而又不隨意。

親密是指生活中親近下屬,關心下屬。隨意指的是與下級稱兄道弟,吃喝不分。

上級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有間的關係,這是一種不遠不近的工作關係,

這樣做的好處是:

可以保持威信,贏得下屬的尊重,保證工作要求能夠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避免了工作拖拉、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

能夠讓下屬心情放鬆,心情愉悅地完成工作

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下屬對自己的戒備心理,減少下屬對自己的阿諛奉承、行賄送禮等行為。

反之,如果上級與下屬親密無間、打成一片,那就會導致上下不分、稱兄道弟情況的發生,會在工作中喪失原則,這種情況下,極容犯各種錯誤。

05 結語

人際交往中,距離越近,彼此越容易出現摩擦,越是天天泡在一起,越容易發現對方缺點,越容易厭倦對方。

夫妻相處時“戀人在天邊心疼,戀人在身邊頭疼”、“小別勝新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所以,保持適當距離,距離隨關係疏密情況而靈活調節,這樣的相處才會很融洽、很和諧。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老實人的人格分析,內涵很多,觀點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