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後我們在家的時候都更長了,有人說親情更濃密了,也有人說和愛人的矛盾反而更多了。
我們就想透過心理學來解讀一下親密關係該如何相處。
今天我們請到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康熹老師,為朋友們分享一個關於留學生情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故事。看看康熹老師是如何解讀和幫助他們的。
康熹(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親密關係領域):
最近接了一個海外的諮詢,是一個28歲的美國留學生,但最近也留在了美國工作。
他找我做諮詢主要是戀情方面的問題,我們已經進行了三次諮詢。
透過前兩次資訊的瞭解和信任的鋪墊,第三次我們對他的戀愛模式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探討。他也是表示非常的有收穫。
他跟女生是國內同一個城市的人,在美國相遇相戀。
那上一次分手的原因是男方主動提出的,因為有段時間他的親人故世工作也不順,所以特別希望女生的主動安慰和關心。但可惜的是當時他的女朋友並沒有覺察得到。
而他又不是那種願意主動去表達自己需求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很沒面子,要我說才能給的關係也沒啥意思。
而這個女生不僅是沒有覺察得到,而且是跟往常一樣期待和要求他的陪伴。
這樣他內心本來就有很多的不滿,而且這些不滿一直是處於一個壓抑的狀態,所以等到壓抑不住了的時候,他就說了很多難聽的又特別狠的話。然後,就分手了。
所以,到最後他其實是沒能正常地把自己想要被安慰,想要被關心的需求表達出來的。而是用憤怒的方式去傷害了對方,其實也傷害了自己。
直到5個月以後,就是憤怒和恨意都在慢慢消散的時候,愛,就浮出來了。
一個月前他要想重新挽回女孩,但是女孩並沒有拒絕他,但是也沒接受。原因就是擔心對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想要放棄。
在重新接觸的過程當中,女生是猶豫的不確定的,有時候是忽冷忽熱的,這樣男生感覺到非常的不安全。
就在我們進行第三次諮詢的前一天,在女生家吃完飯以後,女生還是催了他三次讓他回自己的家,這樣他內心有種被推開的感覺。
一種不被重視的感覺,一種不夠被愛的感覺全給冒出來了,就像上次分手那樣。
當他內心浮現出傷心和難過的時候,他是沒法面對和消化的。所以,那碗晚他又帶著很多的憤怒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做了第三次諮詢,這個男生的戀愛模式,就是當自己感到受傷時,他是羞於表達自己的受傷的。
無法正常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又消化不了自己的情緒。習慣性的用壓抑迴避憤怒,指責的方式來面對他的親密關係。
諮詢的核心轉折點就在於,當男生心裡感到受傷痛苦的時候,他需要學會跟他的痛苦相處。他必須在他不是憤怒就是壓抑的兩個模式當中學會走第三條路,就是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當他想發火的時候,可以選擇暫停10分鐘,或者再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傷痛和需求。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真正的親密都是建立在傷痛之處。彼此都拿出最真實最柔軟的部分。你才能建立起那種真實的溫暖,而又親密的感覺。所以,當我們的內心浮現出傷痛的時候,其實這是一個建立親密的機會。
為自己情緒負責的過程,其實也是要向你的戀人或者伴侶做了一個很好的情緒成熟的示範。雙方都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那關係當中會少了很多的摩擦和矛盾。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效的諮詢。
感謝康熹老師剛才的分享,年紀輕輕留學海外,看起來更像是別人家的男朋友。可是為什麼他又那麼的慫,那麼的渣?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位男生一直受困於一個無意識自動化的情緒模式中。康熹老師透過三次諮詢覺察分析出來,來訪者需要被關心,卻又不願意直接表達出來;常常壓抑又迴避,然後又會升級到憤怒、逃離、分手;隨後過段時間冷靜後又再回到相愛相處,和又需要被關心的這樣一個迴圈當中。
康熹老師也給出處理親密關係中情緒的三個原則:
第一個:機會原則
親密關係往往避免不了相處中的傷痛和情緒化反應,傷痛情緒來的時候也是彼此建立良好成熟關係的一個機會;
第二個:情緒負責原則
傷痛情緒來的時候,我們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把自己的情緒問題扔給外面扔給別人。我們可以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第三個:主動表達自己的心理需求的原則
自己有什麼樣的需求就很好的直接的,誠懇地跟親密關係的對方去表達,而避免壓抑偏執於要求對方。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給予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