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會幸福的“阿德勒心理學”:愛真的需要勇氣《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自卑與超越》

自立的人.無邊的孤獨.真正心裡斷乳的人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放下過去/擁抱世界

我愛他跟他無關.我已無我時光如我

“蛻變就是大痛一場,暢然放下。”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阿德勒心理學”?

讀著讀著,就不斷地篤信了自己可以獲得幸福,可以重生自由,全書劃重點,包括推薦序,真的感恩遇見。細則就不介紹了,請務必去看吧。

我看的是岸見一郎、古賀史健這一版本,真的很暖,很施壓,很賦能,知道了那些無數感覺不對的人生細節,也明白了該如何越來越幸福。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

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換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獲得自由。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跟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愛。沒有自卑感,也不必誇耀自己的優越性,可以處於平衡、極為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就是這麼一回事。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並非是“世界”本身複雜,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複雜。

思考:這句話好像特別對敏感、易多思多慮的人說的。有時候別人沒有不喜歡你,只是你自己太關注外界事物了。宇宙忙著自行運轉,小行星不要老是光盯著宇宙,怎麼讓自己發光發亮才是正經事啊,要把能量放回自己身上。

你現在無法體會到幸福,因為你不會愛你自己。而且,為了能夠愛自己,你希望“變成別人”。你之所以想要變成別人,就是因為你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其實,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上。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輕鬆更安心。

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思考:獲得幸福居然還要勇氣才行?是呀,你想看日出就得早起,想要幸福就要付出。你可以選擇輕輕鬆鬆躺在床上繼續睡覺,但你就看不到日出了。

你為什麼討厭自己呢?為什麼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呢?那是因為你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

思考:這句話真是直戳內心呀。無法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是因為害怕不被愛。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你有再多缺點也還是有人愛你,更何況你還有優點呢!

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比如如果你的身高是155cm,如果沒有其他可比較的他人存在,你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太矮。155cm的身高卻可以讓旁人感覺輕鬆,這樣看你的身高還可以成為一個優點。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平等“。

比起別人如何看自己,我更關心自己過得如何。“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課題,但“是否討厭我”卻是別人的課題。

所謂自我接納,就是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比如說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觀,在誠實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礎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過去發生了什麼與你的“此時此刻”沒有任何關係,未來會如何也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假如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那就根本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

一味在意“他人怎麼看”的生活方式正是隻關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我遇見所有的悲傷,但我依然願意前往

獲得幸福的體驗,需要我們改變自己

幸福是有公式的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幸福四要素”

1、總體幸福感

2、性格快樂

性格有跨情境和時間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與幸福感有關

3、積極的情緒

為什麼》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跟世界是怎樣的關係上。

4、愉悅的感覺

去實現

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

生命就是一個淡淡的悲傷的過程。我們要不斷地跟過去告別,跟親人告別,跟很多東西告別。但不管怎樣,即使我預見到了前路有許多悲傷,依然願意前行。這是一種勇氣,也是我們開始追尋幸福的勇氣。

“勇者無懼.幸福無懼”

本以為人生的低谷,忍著熬著堅持著,會柳暗花明,卻沒想到,原來行到水窮處,不是那麼容易的,絕望過後,人生還可能更絕望一點呢,絕路之上,懸崖盡頭,深淵之底,還有更黑暗的地方。

刀兵劫不是說著玩的,開刀住院,回家恢復,能量Duang Duang Duang地掉,稿子被狠批,辜負合作伙伴的期望,拖稿拖到絕望,真的很無助,好在,家人都還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經過這次風暴,反而把隱藏心底的,阿德勒不苟同的“創傷後應激反應”激發出來了,也終於不得不面對自己的障礙/心魔,其實早就隱隱察覺卻不敢面對的“怪獸”。

恐懼絕望的背後,是“病恥感”,很低的自我認同感,低自尊,羞恥感,認可角色就好像認可自己。

無法接納,好像只要認可了褒揚了角色,表達了角色的真實內心需求,就會被侮辱,被鄙視,等號的右面是“不要臉”“恬不知恥”。。。完全沉浸在驚恐絕望的風暴之中,童年被幹涉強迫羞辱的記憶已經不記得多少了,可是那感受強烈地好像正在發生。

並且意識到,之前半年的瘋狂輸出,是躁狂狀態,而住院把肚皮開了幾個洞,直接把身體最後的能量也放了,洩了氣,我還沒有意識到進入抑鬱期,其實一切都埋下伏筆。

終於,不得不承認,我想要做的故事,太難了,不是缺乏練習和經驗的自己可以一次性做到的。斯皮爾伯格在有原著的前提下做《藝伎回憶錄》的劇本用了八年,管虎做《八佰》的劇本用了十年。我不必自怨自艾,如常處之。

所以,我承認,我輸了。我承認,心底埋藏的那恨,好慘,好深。我承認,我執了。

還是把存了許久的《被討厭的勇氣》拿出來救贖自己。已被逼到絕境,拋開物質現實,還有心境和自我認知的絕境。

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我會調整。

不再尋找特別的自以為是的了不起的漂亮的結構,就用最簡單的結構,把故事講清楚,勇敢地把自己的態度和情感情緒表達出來,賦予角色,這樣他們才能活起來。

接納自己,是不是就是這回事?

我知道,有些東西,不翻出來,曬在陽光下,是打不破藏不住的,那就是心魔,會把生命中所有的光和熱空耗自損。

從今以後,修直心,從最簡單的故事做起來,做真實就好。

賺錢養家,寫作入行,編劇入行,全都以前茫然,但是我知道,無論佛法還是阿德勒的心理哲學,向陽而生,勇往直前,就可以獲得幸福,當下就是幸福。

沒有過去的羈絆,沒有未來的妄想,沒有當下的糾纏。

擺脫量子糾纏,當下立斷,立地成佛。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我已無我,我是光,如來如去如是如非,自己賦予意義於生命,清淨自在。

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5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親密同事,更需要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