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閱覽室裡,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被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的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乾脆明確表示:“你想幹什麼?”
當然,對於陌生人來說,我們很容易理解,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正如我們自己,也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保護罩”一樣為自己提供了一種安全。
職場中,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關係更加親密的同事,畢竟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強強聯合、互惠互贏的時代。即使在辦公室這樣的小環境,親密、友善的人際關係也不可缺少。
那麼,與親密同事相處,你需要注意什麼呢?
如果想要親密關係持久下去,也許你就需要一個非常合適的“度”,這個“度”就是距離。
正是因為和同事的關係親密了,你越容易不經意間踩到人際交往的“雷區”。
職場的親密關係與普通朋友之間友誼的區別在於,職場畢竟是一個產生利益競爭的場所,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大家不得不考慮利益關係。
過於密切的友誼可能會在辦公環境中阻礙生產力,私人的或是專業的資訊被洩露給親密的同事,萬一不小心流傳出去,漫天飛舞的謠言,絕對會讓自己限於被動。
有些話得罪老闆得罪客戶得罪同事,一出口就知道已經錯了;有些話本來是好話,結果被你越說越錯;還有些話選錯了物件,不管怎麼說都是錯。
“小芬就是如此,剛參加工作沒多久,覺得自己和周圍同事非常親,大家每天一塊上班說著笑著就把活幹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飯,就像大學裡的密友,於是,她認為既然是朋友,自然無話不談,尤其是發牢騷的時候。
於是,她就跨越了同事的距離,和大家聊起了公司的事,某某做事非常專斷,某某假謙虛,某某處事不公等。誰人背後不說人,小芬不覺得自己卑鄙。
小芬驚訝、憤怒,最後傷心,卻發現傷心都找不到理由,畢竟再親密的同事也不是朋友,談不上背叛;同事是你的,也是大家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距離是一種最好的安全。”
透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懂得辦公室的閒聊也不能太隨意,不要輕易評判別人的過失是對同事的尊重,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同事閒聊的時候,傾聽比參與對自己更有利。”
所以,在任何場合下閒聊時,也要注意距離和分寸感。話說得太多,自然就會給自己增加“失”的風險。在一定條件下,說一句錯話比干一件錯事所造成的災禍還要嚴重十倍。
在沒有利益衝突的前提下,同事之間和和氣氣,說說笑笑,這也沒有什麼不好,但一旦遇到利害關係時,不經意間說的某句錯話,就很可能就會給自己埋下一個無形的禍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