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軒軒是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4歲半,我是他的個訓老師。

初見軒軒

在見到軒軒之前,我就已經拿到了軒軒的評估結果,他的評估老師也跟我做過詳細的溝通。

從評估當天的反應來看,軒軒配合性不是很好,模仿能力和聽指令能力都比較差,尤其是語言能力,在評估時,幾乎完全沒有展現出來。

而且見到軒軒的第一眼,我就發現他對家人特別依賴。第一節個訓課的時候,爺爺把他送到個訓室,教室門關上後,他就開始哭。

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強化物拿出來讓他選擇,結果他從眾多的強化物中選擇了好多魚。

在後面的訓練中,每當我輔助他完成一個專案之後,我就會把好多魚遞給他,他雖然會接著吃,但仍然繼續哭。

我知道動機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嘗試著讓他選擇玩具,結果還是一樣,哭鬧的行為在繼續,配合行為並沒有增加,連模仿動作拍手都需要半輔才能完成。

正在這時,我聽見他一邊哭一邊嚷嚷:“我要去見爺爺……”我才知道他居然有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表達能力還不差,能一次說六個字。

這時候我想到了杜老師培訓時講過的話:“動機就是任何人行動的源泉。”

於是我就對軒軒說:“如果你能得到十個星星,我就帶你去見爺爺。”

我話音剛落,軒軒就立即停止了哭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我。

於是我開始用星星作為代幣,給軒軒進行訓練。

第1天

開始的時候,模仿專案拍手仍需要半輔,第二次,居然就可以獨立完成。聽指令也一樣,第一遍全輔,第二遍就可以退到半輔,第三遍就可以獨立完成了!

專案進展如此神速,最開始他只要完成一個專案哪怕是在輔助下完成都可以得到一個星星,當然如果他是獨立完成立刻就可以得到兩顆星星。

很快,本子上就貼滿了十顆星星。

我立刻對他說:“軒軒你得到十顆星星了,我們可以去見爺爺了~”看到我站起來,軒軒似乎有點不敢相信的樣子,也許他沒想到老師會這麼“言出必行”吧。

結果我們打開個訓室的門,發現爺爺並不在走廊上,軒軒開始哭起來,我心裡也捏了一把汗。

因為我知道如果這一次沒有兌現,接下來的星星對他來說可能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我悄悄地跟爺爺說,爺爺一會你搬個凳子坐在個訓室門口,不要走開哦,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找您的。

爺爺把軒軒送到個訓室,我開始給他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當我要數到零的時候,軒軒的哭聲更大了,而且開始緊緊地抱住爺爺,好像生怕再也見不到爺爺一樣。

我平靜的對他說:“軒軒,該上課了”,說完,我果斷地牽著軒軒走進教室。

軒軒的哭聲變大了,我麻利的拿出星星記錄紙,開始給軒軒做訓練,但是訓練的內容都是簡單的,他很容易完成的專案,很快,他又得到了十顆星星。

這一次軒軒開啟門就見到了爺爺,他緊緊地抱著爺爺,就像是久別重逢一樣,其實距離剛才見爺爺不過才兩分多鐘而已。

我又開始倒計時了,當我要數到零的時候,軒軒雖然還想抱著爺爺,但明顯不如上次用力了。

當我們第三次見完爺爺要回教室的時候,軒軒好像已經接受並默認了我們之間這樣“不成文的約定”了。

第2天

第二天,軒軒來了以後還是會哭鬧,但沒有第一天那麼強烈,這時我增加了對他的要求:在他每答對兩個專案後才會得到一顆星星。

因為得到星星的時間延長了,所以第二天他總共出去見爺爺見了八次,相比第一天的十五次少了許多。

第3天

到了第三天,他的情緒很好,也沒有哭鬧,在他出去第一次後,這個時候我的星星就漲價了:他必須完成三個專案,我才會給他一顆星星。

所以這一天他只出去了四次,而且和爺爺待十秒就會很自覺地回來。

當然這裡有個小小的技巧透露給大家:我從最開始的大聲倒計時,到小聲倒計時,到只有嘴唇蠕動的倒計時,到最後心裡的倒計時。我的倒計時在不斷地弱化和自然化,而軒軒主動離開爺爺走進教室的行為卻變得越來越穩定。

第4天

第四天,他來以後主動走進了教室,對此我特別的開心,今天他得到星星的標準就變成,幾個專案之後會附加一個語言專案,只有語言專案也完成之後,軒軒才能得到一顆星星。

所以第四天的訓練裡,他只出去過兩次,而且每次出去都是他主動回到教室的。

第5天

第五天,軒軒面帶笑容走進教室,今天我又對得到星星的標準做了一些調整,不只是完成語言專案,他的聲音還必須足夠大,才能擁有這顆星星。

漸漸地,軒軒不僅開始回答我的問題,聲音也慢慢變大,有時候甚至還能主動跟我分享一兩句話呢。

在一週的訓練裡,軒軒由一個完全不配合,不用口語跟人進行交流的孩子,到現在可以進行集體指令,三步模仿,甚至能夠進行一來一往的口語交流(當然目前的交流還是以回答問題為主)。

我想這種神奇的變化,正好印證了杜老師平時跟我們強調的動機的建立:因為只有找準了孩子的動機,才能更多的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更快速的進步~

寫在最後

用行為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為,並非是“紙上談兵”那樣簡單,也並非是我們想象中那樣“刻板”。

我們必須對一個孩子足夠的瞭解,知道他們真正的“動機”在何處,我們才算是找到了訓練的關鍵。

平常我們可能想都想不到的事物或者活動都有可能是孩子的核心動機,就像我們的軒軒一樣,因為很依賴爺爺,因此“去見爺爺”這件事就令他有很強的動機去完成任務。

因此,我們家長在生活中需要更加留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對什麼活動或事物特別喜歡的,說不定就能成為開啟他們世界的“鑰匙”哦~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是什麼阻礙了心理危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