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病例概況

患者李旭輝(化名),男性,36歲,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主要症狀表現為:(1)被害妄想,存在不真實、不合理的信念,堅信自己是被父母下毒殘害的物件;(2)邏輯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物的思考上;(3)行為異常,如喝馬桶裡的水、躺在地上打滾、無故大喊大叫;(4)肆意揮霍,無節制消費,買完不喜歡就扔;(5)自知力缺失,不承認自己患病、抗拒就醫、拒絕服藥;(6)情感淡漠,如日常用平淡的語氣說話、沒有面部表情、並且出現極度的冷漠,在社交上退縮,避免與他人接觸交流;(7)懶散邋遢,整天無所事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甚至忽略基本的衛生習慣。

患病始末

8年前,因研究生畢業後求職不順,患者李旭輝出現失眠煩躁、少食少語等症狀,整日待在家中無所事事。家屬焦急不已,不斷催促患者外出找尋工作,因言辭激烈致使患者自卑情緒加重,認為父母看不起自己,說話語無倫次,行為表現異於常人。就連父母與鄰居聊天,他也認為是在議論自己,無法承受壓力的李旭輝開始無節制消費,他頻繁進出商場,看到喜歡的球鞋衣服就買,買回家不喜歡就扔,彷彿這樣才能平息自己的焦慮、緊張與無助。

治療過程

被當地醫院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後,患者規律服用利培酮、奧氮平等藥物治療6月餘,異常的行為及思維控制較好,情緒也迴歸平靜,可以正常與父母溝通交流,但藥副作用卻無可避免,患者常感到乏力、頭暈、嗜睡。為不影響找工作的狀態,李旭輝選擇逐漸減藥至停藥,後出現病情復發,在原有症狀基礎上被害妄想症狀加重,認為父母不喜歡他,聯合醫院下毒殘害他,自此不願吃父母做的飯、抗拒服藥、拒絕就醫,情緒激動時還會出手打傷父母。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患者李旭輝隨父母來到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就診,門診以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收至功能神經科。入院後,患者配合進行了評估工作,結果顯示患者身體條件符合手術標準,擇日行多靶點立體定向手術。

術後,患者敏感多疑、被害妄想、情緒不穩、異常行為等症狀消失了,可以自行下床行走上廁所、自主吃飯穿衣,並主動與父母溝通,情緒也較為溫和。專家查房時,患者問答切題、思維清晰,承認自己患病,需要接受治療,可以看出自知力恢復,出院後僅需少量服藥鞏固手術療效,後期可逐步迴歸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患者的妄想是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既不符合客觀現實情況,也不符合患者所處的教育水平,患者妄想的內容是十分荒謬的,但患者卻對此深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不能以親身經驗和經歷加以糾正。存在被害妄想的患者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外界極度不信任。老是無中生有的感覺有些人會對自己家人實施監視、迫害、攻擊行為。在這種妄想情況支配下,患者可能會出現拒食,逃跑,傷害他人甚至自我傷害的情況。患者同時可能伴有激動、焦躁的情緒或者是衝動、自我防衛等行為。

手術治療

多靶點立體定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是利用導向系統將射頻電極送入腦內對與精神活動相關的部位進行調控,中斷它們之間的聯絡,平衡腦內神經介質,達到消除或減輕精神症狀的目的,是一種微創手術。

術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狀明顯改善,其中思維障礙、攻擊性、偏執及陽性量表分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社會能力、生活興趣、個人整潔等積極因素明顯提高,而退縮、抑鬱、激惹、精神病表現等消極因素明顯降低。術後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明顯提高,減少藥物用量;手術減少了大劑量精神病藥物對認判功能的影響,同時也減輕了大劑量神經阻滯藥物的過度鎮靜、抗膽鹼能藥物引起的記憶障礙及錐體外系等副作用,間接提高了患者反應性、記憶力和靈活性,有利於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多靶點立體定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症,定位準確,微創手術損傷小,臨床療效明顯,對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程度,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自信心,調動患者的生活興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致廣大讀者: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接納是抑鬱症康復的關鍵,分享做到接納的6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