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自從選用“全人心理學”來表達我研究心理學的價值取向後,有時候會有一些人向我提出質疑,是不是又在提倡什麼“高大全”?是不是“完美主義”?他們大概是把“全人”理解為完美無缺。

當然不是。儘管這一術語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誤解,但我越來越感覺到它的合適,它的內涵的豐富。

簡單說:作為名詞,“全人”就是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人。

作為動詞,“全人”就是使人全面發展。

正是由於充分發揮自己潛能是一個理想,所以人需要終身成長。

“全人”,也提醒我們:要全面地理解人。更全面地理解人,意味著我們對一切關於人的理解都要留有餘地,都應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沒有批判性,就沒有進一步的分離,以及發展和突破呢。

當今心理學大師肯·威爾伯的《沒有疆界》給了我很多啟迪,但也帶給我一些困惑。超越困惑,則進入新的清晰。

肯·威爾伯這本書的主要問題是對成長還沒有全面理解。我理解了他的這種情況,我也就完成了與這本書的分離。

肯·威爾伯對疆界的看法主要是從不好的角度談的。他充分地論證了劃分疆界的弊病,論證了打破疆界的意義,論證了認同的意義和作用。——其實,劃分疆界也有好的方面。認識到有疆界,增加獨立性,界限分明,也是心理的一個成就。劃分疆界就是打破依賴,就是實現分離。

“沒有疆界”和“沒有依賴”(打破依賴,就是清晰: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外界是外界,分清楚界限),實際上都是走向大健康的過程。

對於成長來說,認同和分離是兩個相反但都必須進行的過程。在青春期,我們開始進行與父母的分離,同時,新的自我認同也在進行。我們認同自己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分離的意義就是變得更加強大、自信、獨立、完整。

人要不斷成長,就要不斷分離。

分離就是要打破、消除依賴。

人為什麼要打破、消除依賴呢?

依賴的需要從小就有,我們從小到大都在依賴:

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依賴領導,依賴單位,依賴社會,依賴宗教。

依賴的原因是弱小,還不能夠強大到獨立。依賴父母,意味著在生活上不能夠獨立。

依賴老師,意味著在學習上不能夠獨立。

依賴領導,依賴單位,意味著在工作上不能夠獨立。

依賴社會,意味著在意識形態上不能夠獨立。

依賴宗教,意味著在信仰上不能夠獨立。

能夠一切皆不依賴,即是與“道”在一起。

依賴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階段。但過度依賴則使我們潛能的發揮受到限制,在我們足夠強大後,就必須揚棄依賴。揚棄依賴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新的非依賴的關係。

不再依賴父母,意味著我們與父母的分離,意味著我們要自食其力。

不再依賴老師,意味著我們與老師的分離,意味著我們能夠獨立學習。

不再依賴領導、依賴單位,意味著我們與領導、單位的分離,意味著敢於進行社會流動,選擇更能發揮自己的工作。

不再依賴社會,意味著我們與社會的分離,意味著意識形態的獨立。

不再依賴有組織的宗教,意味著我們與它們對“上帝”理解的分離,意味著我們最大限度地具有“上帝”的品質,具有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

在深刻的意義上,不斷地分離意味著我們的個體化程度越來越高,離自己的真我,或者說離“大精神”越來越近,或者說離“上帝”越來越近。

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性,不再依賴,實現分離,這是揚棄依賴的第一步。

沒有依賴並不是沒有相互關係,獨立後、分離後人仍然活在各種關係中。但隨著人的獨立性的增加,他需要建立新的關係。新的關係就是通心的關係。通心是完成對依賴的揚棄的標誌。通心,當然也有新的認同。

不通心也就是新的關係還沒有建立,還沒有徹底完成分離。

在深刻的意義上,不斷地通心也意味著我們離自己的真我,或者說“大精神”越來越近。

大我實現的人就是最大限度實現了分離,擺脫了依賴的人。

大我實現的人也就是超越個人的人。

超越個人,意味著人逐漸擺脫依賴,逐漸能夠在更大範圍內通心。

用“通心”也可以解釋肯·威爾伯的意識層次。

在意識譜上的生命整體階段以前,人的成長需要和自己通心。

在“角色”階段,和自己的“陰影”通心。

在“私我”階段,和自己的身體通心。

進入意識譜上的“生命整體”階段,意味著個人的成熟。進入這一階段後,人的繼續成長,需要和外界通心。

這也是開始向超個人階段發展。

當人能夠和所有的外界通心,就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依賴

分離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當焦慮來臨時,該如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