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上文中我們瞭解了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本文我們繼續分析。

如果你使用歸納推理,很快你就覺得誰誰也是。那個誰誰也是。

你說出了五六個人,你算一下他們都是小時候被打壓的,長大之後就開始害怕打壓,經不起被打壓,尋求別人的肯定,這個過程使用的就是歸納法。

演繹法就是,我們對比下西方的孩子從小沒有被打壓,從小就被肯定,他長大之後難道就不需要肯定了,他們一樣渴望肯定,難道他長大之後就不怕被人打壓,沒有這樣的結論呀。

西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西方計程車兵受到失敗之後,士氣下降得更快,他們更害怕失敗。西方人成功可以,一旦失敗,那更是一敗塗地。

那大家想想,演繹推理是不是更可靠啊?

因為演繹推理是從另外一個方向舉出相反的推理演繹,然後來證明這件事兒的推理可不可靠。

那麼大家都已經看到了,經過演繹推理,成年的時候沒有什麼差異,但小時候家庭教育方式卻有這麼大的區別,那說明了什麼呢?

注意,這裡面大家要記住的第一點就是,不管是中西方那些長大之後出現病態行為的那些成年人,比如說打完之後特別過度的渴望愛,過度的渴望別人對你的肯定,或者過度的容易被別人一打壓,就導致自己被別人控制。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成年人都有這樣的人,這些人他們產生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僅僅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受了某種教育的影響,但凡是中西方有這樣的人,本質上講他們的人格都有相同的障礙。

他們早年接受的教養方式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起到絕對性的影響,那麼至於他們的人格障礙,不管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類似這樣的都有,對吧?因為人格障礙可沒有任何文章說是中國的人格障礙更多或西方人格障礙更少,沒有這樣的論文研究出來這一點。

在這些人格障礙的這些上面,中西方從來都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那說明病態的就是病態的,病態的人,小時候對他使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並不會改變他長大之後的病態,大家有沒發現嗎?

就像是我們說的一樣,那小時候在那種肯定是的非打壓式的環境下長大,他也出問題了呀。在打壓式的和否定式教育裡面出現的,大多數中國人他也沒有任何障礙,那就說明人格障礙應該還有其他的成因,其他的原因。

那麼接下來我也給大家講講,那麼到底問題的本質在哪裡呢?實際上是這樣的,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心理素質人來說,不管小時候他接受的是打壓式的,或者非打壓式的,肯定的或者非肯定式的,讚賞的或者非讚賞式的教育,到了成年之後,甚至到他12歲之後,甚至當他進入到上學生涯之後,事實上他們的性格都是更多的被學校環境,更多的被成年之後的社會環境所影響著。

這些環境對他們影響,不管是中西方,它實際上是一樣的,因為社會環境,中西方社會就是各種成年人的角鬥場,成年人的各種各樣的遊戲規則,成人遊戲規則都是優勝劣汰,這點中西方沒有區別。

所以就導致只要是心理素質正常的成年人,無論中西方,他們成年之後,他們的情況實際上是一樣的。

第二點,一個心理素質正常的人,他小的時候如果接受的是一個打壓式的教育,那麼這反而有可能激發他想尋求自我肯定的這種能力。而自我肯定是透過一個人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創造了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經歷,透過生活成功經歷來自己證明自己,我是有能力的。

父母打壓他,他就不斷地更加地激發自己的潛能來證明自己,我是能幹的,我是有能力的。所以中國的這種傳統的打壓式教育,非肯定式教育的目的,實際上是激發人的潛能。

而西方人的肯定式教育,它的目的同樣是激發你的潛能,但是一個西方的孩子,如果從小他被肯定式教育、非打壓式教育、讚賞式的教育,他到了成年之後,如果他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打壓,否定,他照樣會出問題。

那麼這個問題就來了,也就是說,首先第一點,一個人在家庭以外所受到的所有的成長環境,對這個人是否形成最終的性格,是起到最大的影響作用的。除了基因以外,這部分是更大一些的。

所以為什麼說因為中西方社會環境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成年人的社會都是人和人之間的爭奪。就像我們看到的動物世界一樣,在這件事上沒有區別。所以任何成年人都得接受這種殘酷的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

於是,中西方的成年人最終都趨向於同一種性格特質,這就沒有區別了,大家都希望被肯定,大家都害怕被打壓,這點上本質上沒有差異。但個體和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個體差異,那就是每個人和每個人社會經歷的不同產生個體差異,但群體來說沒有本質差異。

第二個,就個體而言,每個人先天的心理素質不一樣,如果這個孩子先天的心理能力很強,你就得去拿捏火候,要給他充分的壓力。因為他心理能力太強了,你再給他過度的讚賞,過度肯定,導致的反而不是他未來成長的有益的環境,反而導致他對自己不正確的認知。大家明白了吧?

假如說一個孩子他本身的心理力量,他本身的心理能量就很強,這個孩子假如說他又被過度的讚賞過度的肯定,而非受挫的這種家庭教養環境長大,那麼這會導致他對自己的認知和評估嚴重失衡。嚴重失衡之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成年之後,他面對社會環境的時候,他反而更加不適應。

所以為什麼我們說社會適應性才是決定這件事兒最重要的標準。他到了成年之後,由於他對自我認知有了一個巨大的偏差,所以導致他在成年社會環境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別人對他的打壓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和家庭不一樣。

這樣他適應起來,反而有可能導致自己的行為出現各種異常,反而可能導致自己的社會適應性反而會更差。所以像這類孩子,反而有可能因為讚賞肯定而非受挫的家庭教育環境培養成失敗者。

那麼另外一種孩子,他本身心理力量就很弱,這類孩子如果是你給他的挫折過大了,給他的打壓過大,超出他的效能力了,那麼他可能就被確實被打趴下了,以至於他就不能再自信了。但是,這類孩子如果在社會生活環境中恢復了自信,得到自信的證據,他仍然可以補償家庭環境中的不足。

所以依據上面的兩個原理,對於個體的家庭教育而言,重要的根本不是對於孩子是打壓還是肯定,而是打壓或肯定受挫或讚賞,是要一起同時給予孩子的,並且還要評估每一個孩子他的自身的極限能力

極限能力就是這個孩子在大多數的這些孩子中間,他的基線的這種心理素質是高還是低。心理素質高的你要給他更多的受挫性,心理素質低的你要給他多一些讚賞,但給他讚賞同樣仍然要給他適度的受挫。

所以不要簡單地說中國的這種打壓式教育就會把孩子搞壞,也不要簡單說西方的肯定式教育就會把孩子教得更好。沒有這樣的答案。

如果你的認知很淺,認知深度不夠,那麼大家在學心理學的時候,一定會導致對心理學的認知非常淺。而心理學裡面從來都沒有任何一個淺度的認知能解決的問題,因為心理學解釋的是人性的複雜。

人性的複雜,絕不可能用任何淺度的因果論,因果道理,淺度的相關性就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複雜的心理的問題。

1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節後綜合徵來襲,看看你中招了嗎?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