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雨天被“濺”的經歷嗎?每次考試結果公佈後你又是怎樣想的呢?
讀完這篇心理學科普,還會經常譴責別人“雙標”嗎?
話題引入:來自生活的例子雨天被“濺”的經歷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的街巷行走時,突然一輛轎車從你身邊飛馳而去,帶起的泥和水濺得滿身。
這時,你會怎樣想呢?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在心中責備那位司機的“自私與魯莽”。
但若當時有人告訴你,那輛轎車上載著將要臨盆的準媽媽,急需送醫,你又會怎樣想呢?
學校考試的經歷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考試,特別是在高中時期。
當考試成績理想時,大部分的學生會將其歸因於自己近來的“努力”。當某次考試失利時,學生們常常會抱怨試題的“偏、難、怪”或老師評分的嚴格。
但有多少人會首先考慮,好成績是由於試卷的簡單,差成績是由於近期的懈怠呢?
理論闡釋:“基本歸因錯誤”與“自利偏差”首先對他人抱怨——”基本歸因錯誤“
心理學家將“過分強調個人特質、低估情境影響”的傾向”定義為基本歸因錯誤。
就好像在陰雨天被濺了一身水的你,第一反應是責怪當事司機,認為這是他的“個人特質”造成的,而不會首先考慮情境的因素:是否有別的事情迫使他必須這麼做。
虛假的自尊——”自利偏差“
我們在評判自己的時候,總會採取“雙重標準”,這取決於你是獲得了成功還是遭遇了失敗。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大部分人會將其歸因於自我動機、能力或技巧。當事情進展糟糕時,他們會把失敗歸因於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心理學家將這種傾向稱為自利偏差。
這可能源於維護“自尊”的需要,因為這種解釋能儘可能地保住面子,當然也是最體面的解釋。
現實導向:怎樣改善我們的“雙標”?“ 在急著責怪別人之前,先責怪情境 ”
要時刻提醒自己,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可能存在著情境方面的因素。這樣我們便不太可能出現“基本歸因錯誤”。這不但有助於你改善情境,同時又避免傷害朋友或合作者的感情。
“ 實事求是,切莫追求‘虛假自尊’ ”
在進行自我評判時,我們更能意識到情境因素,但不要僅僅為了自己“自尊和體面”,而將自己的失利與不順輕易歸責於“環境”,要以“更系統、更廣泛、更深層”的觀點看問題。
- The End of the Article -
參考:《Psychology: the Core Concepts》、《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