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知乎上有一個關注度非常高的提問:“父母、長輩如何看待抑鬱症?”很多抑鬱症患者回答說“心眼小,看不開”“閒的,生在福中不知福”“剛開始特別好,理解、開導,帶我去看病。一段時間後失去耐心,說我懶,什麼都不幹”“你怎麼不能正常一點呢?為什麼控制不了情緒呢?”

答案多種多樣,但都能看出家人對於抑鬱症不瞭解,便無從理解和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假如某人腿折了,我們知道生理上的恢復過程,能夠接納他的暫時做不到,面對抑鬱症卻是無數想當然的假設,也無法付出耐心。

抑鬱症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他們的情緒低落來得突然且沒確切原因;也不是吃飽了撐的,事實上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在生病之前都是積極向上、努力生活的人,他們只是病了。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本質上跟胃潰瘍、肝炎之類的身體疾病沒有區別。

關鍵是我們要能夠接受這個疾病,透過正規網站、權威書籍等加以瞭解和學習,也可嘗試去找醫生獲得解釋。

不要試圖治癒抑鬱症

抑鬱症又被稱為心理感冒,人類治癒了感冒嗎?沒有。所有的藥物和措施更多是減輕症狀,最後依靠人體自身的抵抗力恢復健康,抑鬱症也是如此。

他們可能幾個月就有好轉跡象,也可能好幾年都沒有任何起色,作為親人或朋友的你試圖用你的力量去拯救患者是不切實際的,最終抑鬱症的恢復只能靠患者自身來達成。

打消了這個念頭,會讓你少經受很多挫敗感,同時避免幫助沒有效果之後,耐心和信心耗盡,最終爆發憤怒,甚至直接放棄不再管他們。

心理醫生在初入行時都有過拯救抑鬱症患者的想法,經歷一步步現實的洗禮,漸漸更深地認識抑鬱症,瞭解他們的真實感受,進而調整自己的目標,降低標準,找到合適的方式幫助他們。

最需要的是陪伴

你要做的是陪伴他們。陪伴看起來可有可無,卻是抑鬱症患者最需要的。如果他們想談談,你就聽他們說,不管說的內容多麼沮喪或令人震驚,都別給意見,認真地傾聽。表達的過程也是患者自我梳理和修復的過程,你提供的是柺杖的功能,看似無足輕重,實則舉足輕重。

如果他們不想說呢,便安靜地陪伴著他們。抑鬱症患者本身會覺得像處於黑暗的山洞或者隧道里,因為極端恐怖,他們甚至會將眼睛閉上,看起來逃避而消極。這時候,任何粗暴地試圖拉他們出去的舉動都會刺激他們,令他們更加害怕和退縮。你能做的是靜靜地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一點點信任身邊的環境,信任你,或許會重拾勇氣,嘗試睜開眼睛走出隧道。

看著最親的人受苦,確實很難不去勸告,不去試圖拉他們出來。付出往往還得不到感謝,甚至還會被拒絕,被嫌煩,那麼,不妨把自己與患者的關係稍稍拉開一點,恢復一些理智來幫助對方。單靠情感過度捲入,可能會導致你自己先崩潰。

尋求專業的幫助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對抗抑鬱症最有效的方式。

有些抑鬱症患者會抗拒治療,不願吃藥,也不肯接受心理輔導。我接觸的很多青少年要麼自我放棄,要麼擔心別人的眼光,不願承認自己患有抑鬱症。

這時,家人和朋友的態度就尤為重要,要鼓勵、支援他們接受治療。如果一種治療方案長期跟進都完全沒有起色,可以調換醫生、心理諮詢師,直到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士。但不要頻繁地換醫生,也不要輕易放棄治療,親人和朋友要給予患者信心。

另外,在生活上可以給予指導,提醒或幫助患者保持日常的生活。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不按時吃飯,甚至不洗澡,不刷牙,都不利於康復。注意不要因此而憤怒或對他們失望,他們並不是自己願意如此,溫和地提醒他們儘量保證正常的作息和生活就夠了。

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過度照顧抑鬱症患者,這會導致他們漸漸陷入病人或者孩子的角色中,完全退行,喪失對自身能力的恰當評估。讓他們做一些輕鬆能完成的事情,比如晾衣服、簡單做餐飯等,多一點嘗試,能夠增強他們的信心和成就感,不覺得自己是拖累。

可以短期休息,不適合長期待在家。嚴重的抑鬱症患者確實不適合再勉強工作或者學習,一段時間的休息有助於他們調整和恢復。不過,完全休息超過3個月,人就很可能會習慣什麼都不做的狀態,進而逃避現實,逃避壓力,不利於恢復。而且,長期的休息會造成自我價值的懷疑,越來越自我否定。

照顧好自己

面對抑鬱症患者長期的負面情緒,身邊的人很難不受影響,這是潛在的風險,也是現實存在的壓力。

我見過太多因為孩子抑鬱情緒崩潰的家屬,時時難以入眠,孩子哭跟著哭,一家人都籠罩在壓抑的氛圍裡。

作為家人或者朋友的你,要關照好自己的情緒。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難以幫助到患者,單靠在患者面前強顏歡笑是難以持久的,總有一天壓力會集中爆發。

自己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社會交往,維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體育鍛煉,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其他親朋好友的陪伴和支援。

總之,要能從外部吸取能量再來面對患者,耐心等待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恢復,一起迎接光明。

作者|周治瓊

編輯|阿芒 任君飛 責編|張秀麗

宣告 | 配圖僅作公益宣傳,侵刪

6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抑鬱症小孩的家庭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