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強勢易怒且暴戾,就像沒有導火索的炸彈,常常因為很小的事情發很大的脾氣,輕則動口,重則動手,不但傷人,甚至傷己,且不計後果。
這類朋友,事後可能會覺得後悔自責,但卻無法避免重蹈覆轍。
最具迷惑性的是,當事人可能只在小範圍內如此,在大眾面前反而有一定的自控,因此不易被察覺。
上述表現緣何而來?
很可能就是源於“衝動型人格障礙”的傾向。
什麼是“衝動型人格障礙”?衝動性人格障礙(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稱攻擊性人格障礙,由於發作過程中其有突發性,類似癲癇,故它又叫癲癇型人格。
這種人往往在童年時就有所表現,往往因為小的事情和精神刺激,就會突然爆發強烈的暴力行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從而造成破壞和傷害他人、甚至自己。
總體來講,衝動型人格障礙者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多的,且男性多於女性。
“衝動型人格障礙”的具體特點有哪些?主要有以下7個:
①性格很強勢,很主觀,責任心弱,包容度差;
①暴怒理由難以預測,很容易火冒三丈且無法自控;當感覺到被他人批評、拒絕、揶揄、否認或無視時,情況會更加嚴重;
②常因小事與人發生激烈衝突,輕則歇斯底里地吵罵,重則毀壞物品,打架鬥毆,不僅傷人,(妻子、孩子也不例外)更甚者會衝動自殘、自殺;
④發作期間理智全無且不顧後果、不留餘地,但事後不少人會表現出後悔自責,卻又無法避免衝動失控的行為再次發生;
⑤多在小範圍內發作,在大眾前為維護形象會刻意控制自己;
⑦生活漫無目的,無計劃、無基本預見能力,做事很難堅持,嚴重缺乏耐心。
“衝動型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還是和童年的成長經歷及內心的創傷有關。大多有衝動型人格障礙的人都是在父母、親友極其溺愛、縱容的環境下長大的,習慣了心想事成、“呼風喚雨”,一旦事與願違便怒不可遏,巴不得用世界毀滅來給自己的不如意陪葬。
也有一部分人,因為父母非常強勢、專治,甚至暴力,從小遭受很強的精神壓力和行為抑制,當積累到無法承受時便出現過度補償心理,讓自己也變得如父母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何更準確地辨別“衝動型人格障礙”?可做以下測試題:
1、要完全符合衝動性人格障礙的診斷要點為,包括:
①稍不如意就怒火直冒、行為衝動,且不計後果和難以遏制;
②事後有後悔感,但一般不會作深刻反省,即使吸取了教訓也難以防止下次衝動情緒和行為的再度發生;
2、以情感爆發和明顯的衝動行為作為主要表現,並至少有下列4項體驗:
①易與他人發生爭吵和衝突,特別在行為受阻或受到批評時;
②有突發的憤怒和暴力傾向,對導致的衝動行為不能自控;
④不能堅持任何沒有即刻獎勵的行為;
⑤不穩定的和反覆無常的心境;
⑥自我形象、目的,及內在偏好(包括性慾望)的紊亂和不確定;
⑦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緊張或不穩定,時常導致情感危機;
“衝動型人格障礙”的危害是什麼?①動則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的性格,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久而久之容易傷肝、爆血管;
②輕易不顧後果的打罵、滋事,不僅容易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更會讓身邊的人備受折磨、深感痛苦,輕則讓人敬而遠之,重則惹來打擊報復;
④極有可能會影響禍及下一代的成長,使孩子的性格重蹈覆轍。
如何緩解“衝動型人格障礙”?一般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建議以下的方法:
1、為人父母者,切記不要過分遷就、溺愛孩子,讓其從小就成為“小霸王、小皇帝”,養成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的習慣;
同時,也不能強勢、專治,暴力,或是在家中給孩子過分灌輸“大男子、大女子”的精神,讓其養成霸道、不顧及周遭的意識;
2、在心理上要多暗示自己遇事不要輕易衝動、發怒,別圖一時之快,要多考慮後果;
3、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學會考慮別人的處境和感受;
4、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也不可能總是對的,萬事不會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別人更沒義務對自己言聽計從;
5、別太敏感,不要去過度解讀他人的言行、意圖;
結語由於各種各樣的誘因,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處在心理亞健康的狀態,這是正常現象。
因此,即便自覺有問題也不用過於緊張焦慮,慢慢治療調整即可。
此文主旨為簡單介紹“衝動型人格障礙”的成因、特點、危害和針對不嚴重症狀的疏導方式,對症狀嚴重者來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