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人類的生存需求一直都是:呼吸、喝水、吃飯、睡眠、安全等,可看現在有多少自殺,冷漠,無情,暴力,自私的人們是缺乏了呼吸需要的空氣,缺乏了水,沒飯可吃,無覺可睡的……

為什麼現在有了“世界睡眠日”、“抑鬱日”各種有關精神生病,需要全世界來關注的精神疾病

我們工作的醫院,有一臺全國最先進的儀器,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領導和專業人士來參觀,當然也不乏全國很多聽聞此儀器療效的病人,來此檢查和治療,那這臺儀器就是專門檢測腦神經,和一些精神系統出問題的抑鬱症患者,精神病患者等,每次檢查費用和治療費用都不低,但來就醫的人卻不少

有富裕家庭裡在就讀高中自殺過兩次沒成功的女學生;有讀書成績不好,天天玩遊戲,跟家長老打架和離家出走的男初中生;有剛生完孩子,天天抑鬱要離婚的產後媽媽;有離個婚或失個戀就從此大變性格的男女;有老伴先走了,天天跟家裡孩子鬧脾氣,想自殺的大爺等等人群,多不勝多

復旦的陳果老師,她在上課的關於“孤獨與寂寞”的影片傳到了網上,竟意外的讓她火了,後來她出版的《好的孤獨》也成了暢想書。她的影片和觀點讓她登上了央視,熱搜各種媒體,都在宣傳,那她能那麼受大眾歡迎,原因不只是她的觀點多新穎,而是現在“內心荒涼”的人太多,太多的人從中找到了自己,而且找到了治癒“精神荒涼”的良藥

她書裡自序這麼說的———作為人,我們共同點似乎總是更多,我們年復一年穿梭於春夏秋冬,正如我們的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順著自然的斜坡緩緩劃過“幼年,少年,壯年,老年”的人世四季,和他人一樣,我們進入了生命如一個奇蹟,我們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和他人一樣,在相同的起點與相同的終點之間,雖然我們看似走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輝煌,有的暗淡,有的成功,有的平庸,但沒有人真正擺脫了煩惱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此一時彼一時陷入此一種比一種煩惱,無一例外差別僅在於煩惱,各自有出處,內容不盡相同

看似不同的苦惱,卻是一樣的無助

一個無助的人,往往總會感到特別的孤獨,他悲傷著他的悲傷,而周圍的人卻仍舊歡樂著他們的歡樂

悲傷的人備感孤獨,而孤獨讓悲傷者更悲傷

正是這些孤獨,悲傷,“精神荒涼”一步步把那些原本和孩子一樣快樂,無憂的人們逼到了自殺,冷漠,自私,暴力…

我們唯一的辦法是找到一劑解決這個問題的“良藥”,那就是需要多讀書,多看人類歷史裡那些與我們一樣出現過“精神荒涼”時是怎麼過來的,像《百年孤獨》《活著》都在告訴我們怎麼走出絕境,重獲心靈的自由,只有讓自己“內心充盈”起來,我們才可以自信,從容的面對人生接下來的路

11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七大“假期綜合徵”,你中槍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