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遠古時期,先民們在蠻荒中艱難求存。

只有在危險即將降臨時隨時保持警惕、神經緊繃的人,才能在自然中生存,並將基因留存下來。

這種面對不確定性時坐立不安的基因,我們姑且稱之為“焦慮基因”。因為焦慮,人類才能生存至今天。

所以,焦慮其實是人類的一種生存優勢。

走進現代,人們早已無需為生存擔憂,但生活的無常從未改變。

雖不事關生死,生活中的挑戰仍會使我們焦慮、坐立難安。

面對遠古時期的危險,人們需要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緊繃,焦慮是非常有效的;而今天的人們面對問題,卻更需要凝神靜氣,用腦力解決。

所以,如何控制住焦慮,是現代人的必修課。

控制焦慮的第一個要點,是快速離開焦慮的空間。

譬如你需寫一份稿子、完成一項工作、溝通一個千頭萬緒的問題。當你無從下筆,溝通不知從何說起時,焦慮便會從心中升起。

此刻最不明智的行為,便是與焦慮糾纏、對抗。

化解焦慮的方法,不在焦慮之中,而需靜心的籌劃、溝通。問題既不能一時而解,與焦慮對抗便如同緣木求魚。

只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才能消解焦慮。

所以,暫時的放下焦慮是必要的。離開那個令你焦慮的空間:寫稿的電腦前,昏暗的會議室。以防焦慮繼續滋長。

此刻,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停止對焦慮之事的思考。

聽一首歌,洗一個澡,微微的小憩一會。若有條件,更可以展布茶席,煮水泡茶。

置心於茶,便是讓心念從紛繁事物中出離。一泡茶的時間,剛剛想不清楚的問題,好像都有了答案,且焦慮當中的對抗,也會煙消雲散。

心念出離,便可比作手機重啟。再次開機時,執行會流暢許多。

人的心念迴歸,狀態也會大有提升。尤其面對剛剛糾結的事物時,往往會恍然大悟:為什麼鑽了牛角尖?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焦慮便是心靈面前的葉子。

當焦慮、對抗這些負面情緒到來的時候,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出離。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接著從改善達到改變。

當然,出離並非逃避,緊迫感也並非一無是處。

聽音樂或小憩,不過二三十分鐘;行一道茶,也只需片刻。迴歸工作時,心中或許還會升起一些焦急,但那是必要的:人類若沒有緊迫感,效率便無法支撐起龐大的社會。

這種適度的緊迫感,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春節將盡,多數的企業已經開工在即。而從假期的閒適到達工作的緊迫,焦慮感,或許難以避免。

學會擺脫過多的焦慮,也要學會與適度的緊迫感共存。須知情緒是生活的常態,與所有的情緒和解,達到“自和”的狀態,心念,便能更容易的為我所用。

與同修們共勉。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負面情緒,心理諮詢師會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