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12歲男孩跳樓身亡,花一樣的年紀瞬間凋零。早在一個月前,就在我們對面小區,一個17歲的高二男孩也是因為和媽媽爭吵了幾句,便縱身一躍從26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孩子失去生命,一位母親失去孩子,一個家庭就這樣破碎了。
這一件件不幸的事例讓我們反思現在社會的孩子是怎麼了?如今的家長又是怎麼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親子關係變得血淋淋呢?焦慮或許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
作為一名老師 同樣我也是一位母親,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考試、升學,我也時常會被這種焦慮包圍。也會在不冷靜時對兒子大喊大叫甚至動手打他。為什麼人們會如此焦慮?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社會環境變化之大,經濟發展之快。讓家長們前所未有的重視教育。自然在教育上金錢與精力的投入更是可以說傾盡所有。有付出就會渴望回報,付出越大期待的回報就越高。當我們為孩子付出一切,而換來的結果是不成正比時,焦慮感就油然而生,親子關係也變得不和諧。慢慢本來該大人承擔的焦慮被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承載不了那麼多,就變成了災難。或許,每個父母都會為孩子不夠優秀而焦慮,陷入自己認為對就是對孩子好的誤區。但是我們都忘了孩子不屬於我們,他借我們而來,但卻有著自己的人生,他們是獨立的個體,養花的人們都知道每種花都有不同的花期。迎春花是春天開放,荷花是夏季盛開,菊花秋天綻放,臘梅冬日暗香浮動。可是到了孩子我們卻忘了耐心等待他們的花期。
為人母親的我們一定要學會放下焦慮,用平和的情緒,溫柔而堅定的愛去呵護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母親的愛應該是她們最安全最溫暖的港灣,而絕不是把孩子推向痛苦深淵的魔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