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了,太累了再睡一會兒。翻個身,換個姿勢繼續睡覺;
這影片真招笑,再看一小會。不知不覺,刷著刷著,半天過去了;
時間還多,這個方案明天再做。一晃幾天過去了,影子還沒看到……
活著是一種幸福,珍惜擁有活著的每天都是饋贈,而不是我們理所應當的權利。
醍醐灌頂,刺激到了自己。習慣了一日復一日,覺得日子明天總會來到。疫情襲來,看看新聞,多少的意外與無奈,生命很脆弱。活著,每一天都是幸福,是饋贈。而不是理所應當的權利,意外與死亡,你永遠不知道那個先來到。
時間寶貴,珍惜擁有,不負時光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拖延症,立即執行。先不要想那麼多,做起來再說,人會在行動中最佳化迭代,況且有些坑,你想得再好終歸還是繞不不過去。吃一塹長一智即是如此。
道理常常是,知道不難,做到不易。
努力很重要,方法更重要。沒有方法的努力,就像無頭蒼蠅,原地轉圈或者碰得頭破血流。反之,就會事半功倍,離目標越來越近。
那到底有什麼好方法呢?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分享自己的感悟。算是拋磚引玉,激發大家交流碰撞,帶來更多的收穫與啟發。
習慣沒有對錯,只有堅持我們的內在世界創造了外在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隨著環境變遷,人的成長,思想認知會階段的改變。學會調整心態,從心底裡理解接受,才能指導我們生活工作,改變人生狀態。
懶惰是一種習慣,那勤奮也是一種習慣。
拖延症,大多是因為懶惰,享受舒適的環境狀態,不想跳出來。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從小環境影響,潛移默化,一種長時間形成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
習慣沒有對錯,只是你堅持的方向不是你想要的。只要持續行動,不斷的堅持,思想與行為會慢慢成為一種習慣,習慣影響改變你。就像華人首富李嘉誠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時間是最好的療效。只有播下思想的種子,不斷的持續行動,慢慢就會發芽、成長、開花、結果,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
拒絕拖延,只是口號,具體行動做些什麼?怎麼做?不知道從哪些地方開始,有點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從微習慣開始,積少成多習慣培養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不要想著一口吃成個胖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發展形成是一個過程。
美國作者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這本書,就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技巧。
開始先不要給自己定太高的目標,太難的行動。給自己定一個或者多個的小習慣,小到實現起來非常容易無壓力的那種。比如:一天一個俯臥撐,讀一頁書,寫50個字等,這樣簡單的事情常常會讓人做了之後意猶未盡,並讓自己超額完成。
每天只做一點點的無負擔習慣策略,培養微習慣開始。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從微到小,從小到大,循序漸進的過程,逐漸建立起自己強大的自信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應用在早起、健身、讀書、寫作等諸多方面。量變積累最終成為質變,勤奮會慢慢成為一種習慣,拖延症問題就水到渠成,逐漸糾正改變。
喜歡《持續行動》作者scaler分享的戰勝拖延的技巧:持續行動就是最大的技巧,能用思路就不用技巧。戰勝拖延:5分鐘能做完的事,馬上去做;5分鐘做不完的事,馬上先做一點點。
不斷改變自我,刻意地學習,未來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直拖延,渾渾噩噩混日子,變成了自己都不喜歡的人。改變自我,向優秀者看齊,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努力拼搏的自己。不負自己!
想,都是問題;做,都是答案。
早上好,美好的一天開始了。拒絕拖延,立即執行,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