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條新聞報道:某大學生進入學校報到第一天,因為不會鋪床,坐了整整一夜。還有一位大學生從未見過帶殼的雞蛋,所以進入大學之後見到帶殼的雞蛋很驚訝,也根本不會剝殼。事實上,在指責孩子們高分低能的同時父母也應該學會反思,到底是教養過程中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孩子變成了這樣呢?
很多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因為對孩子百依百順,讓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甚至連洗臉都為孩子代勞。正是因為這樣的溺愛導致很多孩子三歲之後進入幼兒園,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吃飯,甚至連大小便都不知道要告訴老師。不得不說這是家庭教育極大的失敗,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的。
除了襁褓中的嬰兒完全要依靠父母和長輩的照顧之外,孩子從一歲左右,已經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還會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例如十個月左右的孩子就會自主地把東西塞進自己的嘴巴里,因而父母完全可以準備嬰兒專用的托盤餐桌,讓孩子試著自已吃飯。有些長輩帶孩子怕孩子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總是喂孩子。雖然這樣家裡會比較乾淨,但是卻讓孩子錯過了掌握吃飯技能的最佳時期。明智的父母會早早地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了讓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外,父母還應該引導孩子分擔家務。當然,有些孩子可能因為貪玩不願意做,這一點可以學習美國人,制定家務規定。例如,把家務分為分內、分外兩部分。分內的不用付出報酬。分外,如果孩子願意做,就可以領取一定的報酬。這樣一來孩子自然會愛上做家務,更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從而騰出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家務。
當然,生活是瑣碎的,哪怕原本兩個簡單至極的男人和女人組成家庭,婚姻生活也會馬上變得複雜起來。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更像外星人入侵,導致生活凌亂不堪,有做不完的家務,也有出不完的狀況。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孩子添亂就什麼都不讓孩子做。要知道孩子今日的添亂、幫倒忙,正是他們學習的過程,最終他們會成長,成為爸爸媽媽最貼心的小幫手。
四年級的暢暢是個特別懶的孩子,十歲的她還從未洗過自己的襪子、手帕。有一次老師讓孩子們回家給爸爸媽媽洗腳,暢暢的爸爸媽媽知道後馬上說:"不用,不用,我們自己會洗的,你就告訴老師你洗過了。"暢暢本來就不想做這件事情,在爸爸媽媽的推辭下,老師的一番苦心化為泡影。暢暢從小已經習慣了被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還有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的寵溺,使她成為家裡不折不扣的小公主,整日呼風喚雨的。
快到冬天的時候,姥爺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奶奶也因為不小心摔倒,導致腿部骨折。這樣一來兩邊的老人都需要照顧,爸爸媽媽都是獨生子女,只好爸爸抽出時間去奶奶家照看,媽媽則抽出時間去醫院裡和姥姥一起照顧姥爺。從未單獨在家過的暢暢被獨自留在了家裡。
眼看著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暢暢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她都沒有心思寫作業了。媽媽打電話回家,告訴暢暢自己用電熱壺燒水,泡一包泡麵吃。暢暢為難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用電熱壺啊。"媽媽耐心地告訴暢暢電熱壺的使用方法,還告訴暢暢怎麼泡泡麵。等到晚上九點多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發現暢暢直接幹吃了半包泡麵,現在已經在床上睡著了。媽媽心疼不已,這才意識到平日裡對暢暢太寵溺了,才會導致暢暢現在什麼都不會做。
忙完兩頭的老人的事情之後,媽媽馬上制訂了家務活分配計劃,這其中當然包括暢暢。媽媽給暢暢分配了一些簡單的家務,還告訴她等她漸漸熟悉了做家務之後,還可以做一些有償的家務勞動。暢暢最初很排斥做家務,但是聽到可以賺取報酬,她就心動了。經過半年的鍛鍊,暢暢做家務越來越熟練,不但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而且能夠幫助家人分擔很多事情。媽媽不由得感慨: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至少我們之前把孩子看得太弱小了。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是因為父母過於關心孩子,處處為孩子代勞,才會使得孩子無法得到鍛鍊。如果父母能夠儘早放手,在一旁監護孩子去做事情,那麼就算孩子做得不好,父母還要再做一遍,也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必要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合理規劃,以身作則,表現出民主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明白,規則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而不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即便離開爸爸媽媽的視線也不可以放鬆下來肆意妄為。這樣一來孩子也就會更信服父母,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甚至還會感受到自己已經成為家庭小主人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