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團體心理諮詢與個體諮詢差異很大,諮詢形式、諮詢目標和諮詢技術上都有很大的區別,我是經常參加團體諮詢的,不僅是作為參與者還是實施者,都有很多體會。
一般來說,團體諮詢通常有兩種團體形式,體驗式團體諮詢和表達性藝術團體諮詢。
體驗式團體諮詢比較常見,是許多諮詢師常用的。
比如給大學生做團體凝聚力的活動,會圍坐在場地中央,活動開始之前大家簽署保密協議,承諾這裡面的內容,只說自己的感受,不帶走別人故事,除了諮詢之外,不準在諮詢外跟別人透露諮詢的細節,不拍照、不錄音、電話也要靜音。
準備工作做好了以後,開始由導師暖場,做個破冰活動,如滾雪球式之類的自我介紹,把自己的名字、愛好、特點記住,拋物喚名,有人接住以後儘快拋給下一位,同時喚出名字,進一步強化環節記憶。
接下來,採取一些技術,如“傳遞呼啦圈”,分成四個小組,分別讓組長到導師處領取任務,並抽順訊,然後大家手拉手圍成圈,計時依次傳遞,活動結束分享感受和體會等;最後,一人一句話,互相交流,大家交流感受,加強對整體活動的強化,認識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等。
這種體驗式諮詢,不僅能在學生之間運用,在公務員、企業、司法、社群、監獄裡都能適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工作的有序開展。
02表達性藝術團體諮詢,這個有點類似於藝術表達,但也不全是這樣,要根據具體的群體目標和特點來。
比如六個女人,坐在散放著鉛筆和蠟筆的桌子邊,認真地畫著表達自己的情感樣子,有些人會畫房子,有些會畫自己的丈夫,還有些會畫在旅遊景區玩的樣子,然後大家在會畫的過程中進行交流感受。
心理諮詢和治療領域,藝術團體諮詢師廣義的,可以透過美術、音樂、黏土雕塑等課程的表現形式,來達到諮詢和治療目的。
國內現在很多也採取了本土化特點,把詩歌、舞蹈、心理劇、宗教等形式加了進去,透過藝術治療,幫助團體去進行人際關係互動,將多彩的藝術形式賦予特殊的心理意義,這種團體諮詢也很有趣味。
03至於團體的設定,也不是亂套的,會有一系列程式:
1、先申請,團體帶領的諮詢師進行評估,有條件的會面談,沒有條件的則會網路先進行交流,對來訪者的需求進行確定,必要時可能會用量表篩查,把團體預期、情況進行介紹,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和保密宣告,以及繳納費用的規則。
2、成員之間要保持凝聚力,團體之外儘量不要交流諮詢內容的情況,團體間的成員應保持保密性,任何成員不得錄音、錄製影片等內容,都要保護好團體的安全,全體成員要維護好大家的感受。
3、參加團體諮詢不要遲到、缺席,如果有事無法參加聚會的,應提前至少24小時通知帶領團體的諮詢師,並做出合理解釋。因為團體諮詢對於人數以及目標都有嚴格要求,要是有人沒來,會極大影響諮詢師的設定計劃和方案,很難做好工作,因此不來一定得事前通知,否則極有可能造成工作的低效。
4、成員在團體互動時不得有侮辱、謾罵別人的用語,肢體衝突也要避免,如果有人違反規定,要立即退出團體,被傷害成員也可透過保留證據,透過司法渠道解決爭端問題。
諮詢時間大概會在90-120分鐘左右,多數會是90分鐘較多,但也要根據人數、群體主要目標來確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04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講,團體諮詢是有難度的,不僅在於導師的能力,也在於成員的開放程度。在個體諮詢中,諮詢師和來訪者只有兩個人,來訪者會感覺到放心,可以開放自我,能夠暴露內心真實的感受。
而在團體諮詢中,由於人數眾多,個人的防禦心理會比較重,會擔心自己的隱私很有可能被其他人知道,因此在團體諮詢裡,如何做到保密,讓大家開放自我是很重要的前提。如果團體諮詢裡,除了導師之外,也得有個比較開放的“領導人”,這麼一來團體諮詢會進行得更加順利。
改變層面,團體諮詢對於人際關係,還有與人群交流的感受與互動較為深刻,能夠讓人更加自信和有勇氣去面對自身問題,成員之間互相開放、鼓勵,關注他人分享,一起成長,能夠共同進步,這是團體諮詢的魅力所在,對於平時缺乏人際互動、這方面體驗感受較為薄弱的人有很大幫助。
缺陷是團體諮詢還是人太多了,性格內向、保守的人會有防禦心理,另外內心較為敏感的人在團體裡面也很難放得開,除非逐漸熟悉,參加幾次以後才能夠漸入佳境,也有些人一直不適應的,得個體諮詢裡面才能面對。
參與團體諮詢,要追尋自願原則,不得強求,如果覺得不適應,就個體諮詢就好了,在隱私保護和自我開放程度,個體的優勢也是存在的,哪個合適就選擇哪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