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過年前,我和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超市置辦年貨,我挑選了好多零食放入購物車,臨付款時媽媽通通都給我拿了出來。

媽媽說:“現在經濟危機,賺錢可難了,你還這麼大手大腳的花錢。”

媽媽是個非常節省的人,我說:“誰的童年沒有零食,這能省多少錢?孩子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吃,自己什麼都沒有,多沒意思啊!”

媽媽生氣地說:“你從小不吃零食挺好的啊,這孩子吃了零食之後就不吃飯了,長不好還容易生病,你有錢你去買吧!”

就這樣,開開心心出去購物的心情全沒了,我們悶悶不樂地回到家。

晚上在小區遛娃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手裡拿著各種糖果零食,我心裡還在為白天的事情不高興。

我和小區的寶媽們聊起了關於零食的那些事兒,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吃零食呢?

寶媽艾米:孩子幼兒園做過一次實驗,沒想到10個孩子中只有兩個孩子完美過關。這個騙術很簡單,就是以“帶孩子去肯德基”為由,大部分孩子都屁顛屁顛地跟著走了,那兩個沒有上當的孩子則是對這類洋快餐吃過多次的孩子。

寶媽萌萌:完全不讓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就落得一個“饞“,缺什麼補什麼嘛,事實證明從小不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更愛吃零食。

我就是這樣過來的,大學時男朋友都說有個不吃零食的女朋友,好另類。

越來越多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表示,家長若在這些方面過於節儉,可能會在娃的心理埋下一生的隱患:

第一點:不讓孩子吃零食

進化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很多不良心理現象都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積累而成的。

零食就如同孩子童年激起快樂的資源,孩子眼裡,別的小夥伴可以有多種的零食享用,而自己卻被嚴格限制,甚至完全不讓吃零食。

這就意味著自己擁有的資源比別的小朋友要少,為了彌補這種資源缺失所帶來的安全感缺乏,他們會更大限度地索取。

這樣的孩子比起童年得到充分滿足的孩子而言,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更多的表現為不自信,不能自控。

未來染上網癮、煙癮而不能自拔的機率也就更大了。

孩子只有被滿足後,才能學會節制

家長們與其嚴格禁止孩子吃零食,不如機智地陪孩子一起吃零食:

1. 買質量好的零食。

比如孩子們都愛吃的巧克力,家長們一定要購買大品牌,一些不知名的巧克力很有可能是一些小作坊產的,對孩子健康很不利。

2. 買小包裝的零食。

要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家長可以儘量買一些小包裝的零食,避免孩子一次吃太多。

3. 讓孩子做主。

家長需要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和孩子約定每次只能選擇一種零食,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第二點:不讓孩子看閒書

很多家長都認同孩子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可他們對於讀書的範圍限制得非常狹窄,不讓孩子看“閒書”,比如漫畫、小說等。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買閒書就是浪費錢,甚至認為“這種不入流的書籍,就不應該進我家的門!”

同事阿紅告訴我:“知道我眼睛是怎麼近視的嗎?就是躲被子裡看小說造成的。”

著有多部知名育兒著作的尹建麗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多次提到,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不是讓孩子讀家長指定的書,而是讓孩子廣泛地涉獵各種書籍。

其實,孩子讀書只為了滿足這幾種需要:學習需要、社交需要、開闊眼界、緩解焦慮、娛樂需要。

家長們擔心孩子讀了閒書會影響到學習,其實只要把握好這幾個原則就好:

1. 明確態度。

父母需要明確告訴孩子,只要是讀書相關的事情,我們都是大力支援的,買書並不是一件浪費的事情,家長要做的只是給孩子約定好讀書和學習的時間。

2. 一起選擇。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選擇圖書,筆者認為只要是正規書店售賣的圖書都是健康的,可以放心地讓孩子去讀。

3. 理性溝通。

有些脾氣急躁的父母見孩子在讀閒書上耗費了過多的時間,會有撕書扔書的行為,這樣會深深地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因此家長一定要理性地與孩子溝通,切不可操之過急。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

成年的我們,很多行為都對映著童年的影子,你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童年呢?

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