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圖片

未經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迷迷糊糊的生活最多屬於得過且過。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先生,將自己多年在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成果集中起來,寫成了《理性生活指南》一書。

《理性生活指南》針對普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負面思維、持續焦慮、自我貶低、社交恐懼、依賴他人等種種自我破壞性的情緒和行為,透過理性的分析和調整方法,致力於幫助個體學會理性、迴歸美好,在頭腦中真正改變錯誤的、狹隘的觀念,用一種積極健康、樂觀開朗的態度對待人生。

理性生活方式並不意味著完全的理性。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理性的定義是:顯示理智;不愚蠢,不荒唐;明智;導致高效的結果;用最小的花費、浪費、不必要的精力或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換來理想的效果;有助於實現你所爭取的個人和社會目標。

因此,人類的理智包括健康的情緒、良好的習慣和令人激動的生存。理性生活本身不是目的。當你用你的頭腦經歷更加快樂、更加充實的歲月時,這樣的生活是理性的。為了具有理性,你的行為(和感覺)應該更加快樂。

全書詳細剖析了十種核心的非理性信念。其中,九號非理性信念是大多數人通常所秉持著的。該理念的內容為:人和事物必須變得比現在更好;如果你不能改變人生的嚴酷事實,使之適合你,事情就是可怕而恐怖的。這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因為逆境沒有理由僅僅由於你(或其他人)希望它們不存在而應該、理應或必須不存在。

對此,可以持有的理性觀念是:人和事物都會發生改變,我將盡己所能使得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即使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我的預計,那相信總能找到解決之道,人生不會因此而變得灰暗。一切都是流動的,一切都有希望。

人們很容易沉迷於非理性信念,沿著錯誤的思路不斷深入,進而將自己引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怪圈”。只有從認知上進行修正,才能轉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拋棄偏差巨大的傲慢與偏見,真正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待一切。

所有的情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源於一種無處不在、無法抵抗的不安。對升學考試的憂慮、對情感歸屬的懷疑、對宗教信仰的動搖、對職業發展的茫然,這種種現實性問題,都在催促著人們儘快找到一種安定感,不至於在湍急險阻的生活之海上翻了船。

其實,不安的情緒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也不單純是糟糕的事件或他人引起的,它們通常來自於我們非理性的思想、態度和信念。全書中運用真人案例和對話形式,手把手教讀者使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從而進一步解除精神上的苦悶,更好的迎接和麵對人生。

重寫你的個人歷史,是完全有可能的。人生漫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種信心。

8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情緒低落、抑鬱糾結,就要學會寬容自己,避免無謂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