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有多可怕?可怕到無法釋懷、躲避和逃離,除非負面情緒被緩解、治癒或消失。
在四川南充,發生過一件令聞者嘆息,讓聽者痛心的事情。
33歲屈女士,在和嚴先生離異後,因為患有抑鬱症,好幾年都沒有工作,雖然每個月會收到嚴先生的撫養費,但是在疫情、房貸和生活的壓力下,還是感到不堪重負。在當年3月的中午,先將丈夫的手機號碼拉黑,然後戴著口罩,領著蹦蹦跳跳的7歲女兒,身體綁在一起,在嘉陵江裡結束了美好的青春年華。
事發前,屈女士給孃家嫂子發過一條簡訊,最後一句是:“我實在熬不動了,我決定帶著女兒離開了!”
可見,每一個被抑鬱症纏繞和困頓的靈魂,都有一顆隨時接近崩潰,想要逃避外在的心。
那麼,一旦我們長期感到情緒低落、孤僻和沮喪,甚至被醫生診斷為“抑鬱症”,我們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呢?
關鍵是,“放空一切,重建認知”。
有些人“抑鬱”起來,精神狀態就特別低落,起床困難、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也不好,就算是起床了,也不知道自己幹什麼,常常是玩著手機在床上躺一整天,直到肚子餓得咕咕叫,才肯起床去找些吃的。
而且,深陷在情緒漩渦中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和生活的問題太多,困難太多,痛苦也太多,可是把自己一個人關起來平心靜氣地思考分析,想要想出個一二三四來,卻又毫無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釋懷過去、放空自己。
生活往往多變,人生總有意外,我們即便是深陷、糾結和困惑於過去和現在發生的事情,也不可能只是透過思考就得以解決,想清楚自己的“心結”,想明白人生的困惑,甚至僅靠思考,就解決掉我們的“抑鬱”情緒。
這絕無可能!
抑鬱症雖然可怕,但我們還得拿起自己“情緒調節”的方法,面對問題,哪怕再著急、再緊迫,我們先給自己劃定一個時間段,比如3天,或者兩週,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什麼都不想,或者說控制自己儘量少思考、只做事。
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有多少力氣和意願,就做多少工作。如果實在累了、困了,那就休息和放鬆,想盡辦法別讓自己閒著,也別讓自己像個哲學家那樣“思考”。
如果總是沉浸在“壞情緒”裡,就算我們是哲學家,也想不明白自身的處境和人生的困惑。
與其將自己“拘束”於負面情緒的漩渦,反覆抑鬱、糾結和痛苦,還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讓自己專注於做好眼前、手邊和現實的事情,少思考,別閒著,更有利於我們開啟“心靈的視窗”,讓現實的陽光,照進我們潮溼和陰暗的心房。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突發靈感和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哪裡轉一圈,或是讀本書,唱首歌,那就儘管去做,不必太過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也不必反覆猶豫和琢磨。
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隨時停下來。
“抑鬱症”的可怕,不僅是情緒低落,感覺無望,更是因為感覺自己無法掌控眼前的現實和人生。
所以,想要擺脫低落情緒,重塑正常生活,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和諒解自己,避免無謂和多餘的思考與“冥想”,放空自己的心靈和情緒,重塑自身的行動力和自信心,重建自己對於現實生活的認知和判斷。
無論何時何地,想看到美好的風景,就要先開啟窗戶,讓明媚的陽光灑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