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過去的帝王將相追求長生不老,估計現代的每一位平民老百姓都將追求幸福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
那麼什麼叫幸福?有沒有一個概念可以完全涵蓋其內涵?而一旦擁有了幸福,面對變數不斷的人生,又如何有能力持久地保持這種幸福?
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5個支柱要素即:積極的情緒,投入,意義,成就,親密關係。
我窮極所想這些五條是否可以囊括所有幸福因素?但想不清楚,只好對自己說,當能力有限之時,照著做就好,做著做著,答案自然就來了。
1 積極的情緒這種積極狀態應該等同於快樂,是一種當下的主觀體驗,既然是情緒便很快就消失,並不能長久。而且一味追求享樂,只會感覺空虛、無聊。
這時則需要更大、更強的刺激才可獲得快感。比如有些人在有錢後,大把花錢滿足自己的慾望,但當快樂變得隨手可得後,失去方向的他們會去主動尋找更刺激的替代物,知道外在刺激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後,便會覺得人生無趣甚至走向極端。
2 投入投入是一種心流體驗,其主要特徵是目標明確,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忽略周邊事物;時間感會消失,就如我們看電影時,會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而且即便一天很累,投入也會給自己帶來身心愉悅感,比如冥想後人會感覺身輕如燕、精神氣爽。
投入強調的是當下,也是一種主觀體驗。
3 意義意義強調的是一種透過長久的努力超越自己的能力後,達到的一種滿意。
比如最近看的浪姐2,隊員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集訓後,都會產生意義感。因為從起初入團的舒適區,到挑戰自己的各種技術上的不可能後,會有獲得感;還有在完成集體任務時,犧牲個性,服從團體作戰後的榮譽感,都會增加對這段歷程的意義感。
4 成就成就,對於職場上和處於爬坡階段的人來說更有意義,因為目標明確,比如人生前半期的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階段性地實現目標,這都是成就感。
那麼到了中年後,所有的東西都有了,人往往感覺不幸福,這其實是失去目標後的成就感喪失,那麼在人生的後半期是否還能有成就感呢?
這是肯定的。只是成就感不一定那麼明確,比如說你把身體鍛鍊好,有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也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關鍵是要學會調整心態和對成就感的定義。
5 親密關係我記得有位專家說,孤獨感是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尤其在人碰到災難性事件和疾病的狀態下,親密關係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會一直無條件地給你支援,讓你感覺再難也有人在你身邊,你的心是安全的。
另外人是環境的產物,必然會受周邊人的影響。比如在工作環境中,如果你有一幫充滿智慧的同事,則會互相激發出新的點子,會在頭腦風暴中獲得新知,也會有深深的幸福感。
到目前我不知道這些是否能蓋涵蓋幸福的所有內涵,但是我覺得幸福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更像一種生活方式。如果這幾項都能做好的話,即抓好眼前的事情,也能讓這種眼前每一步當做鋪墊未來長久幸福的基石,幸福一定會常伴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