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茅臺院士#最近,關於貴州科協推薦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女士增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一事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網民的意見並不能代表評委的最終決定,但是透過網路,看到的更多是一些反對的聲音,甚至還有極大一部分是嘲諷的口吻在評論這件事情。昨日,貴州日報刊文”“茅臺院士”的參選資格不該被輕慢“。比較認同的一句話是”只要公開,公平,公正推選,不論那個技術領域有實力的科研人員,都有權利透過正常渠道在高水準平臺上進行高手過招,這種自信和勇氣本就不應該被輕慢評判。“,這裡面有幾個關鍵字,那就是公開,公平,公正。這是必須的,畢竟院士的名頭不僅僅只是一項簡單的殊榮,還得需要有貨真價實的科研能力,能真實的反應我國科學技術人才的實力。

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 [2] 。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中國最早院士產生於1948年,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推選理念主要以學術成就為主。兩院院士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津貼,資深院士額外領取津貼標準每人每年為1萬元人民幣。

由上可見,院士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獎勵,相對於物質上的那種津貼,說實在的,對於能達到提名級別的人來說,基本忽略不計。但是,是否是實至名歸,名符其實,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這些人,代表著中國頂尖的科學技術人才,能決定著很多領域的發展方向和科研戰略部署。近些年,學術打假不絕於耳,動不動打假就打到院士身上去了。雖然那些專業領域,普通人並不瞭解,但是天天弄得雞飛狗跳的,不僅僅是影響到科學的權威性,嚴肅性,學術的端正和公正,還影響到更多人對這個評選活動的過程產生懷疑。這是很不好的現象。雖然說真理越辯越明,可在未明這前,卻很影響誤道一些人。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說“茅臺院士”的事。眾所周知,茅臺是造酒的,造酒是一門工藝,同樣應該也是一門科學吧。杜康以秫作酒而名垂千古,他兒子則在繼承父業後,更是發揚光大,還發明瞭醋。由此可見,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酒是世界各國一項巨大的消費品,帶動了無數的產業。那麼在這個領域,能不能出科研成果,有沒有科學技術含量呢,肯定是有的。這麼大的產業鏈,這麼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可能僅僅只憑花樣百出的營銷手段就可以吹出真金白銀的。既然如此,那麼在這個領域,推薦院士名單,還是合乎規定的。就如貴州日報刊文所言,這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自信和勇氣,無可厚非的。

那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非議呢。其實無非就是茅臺酒成了酒王,茅臺股成了股王唄。這就有點典型的“仇富”心理了。出頭鳥總是容易惹起爭議的。更何況,關於茅臺股王早就在股民心裡“憤憤不平”了,憑啥咱泱泱大國,濤濤股海,就一支茅臺股獨佔鰲頭,青春永駐,只漲不跌呢。憑啥就那麼一瓶東西,喝醉了一樣的能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液體,就能價值普通人半個月工資呢。是有些讓人挺想不通的啊。這玩意兒能有多大技術含量啊,不就是吹出來的嗎?這樣想想的確讓人心裡不爽啊。炒啥股都虧,就是買茅臺股不虧,可就是買不起啊,買得起也不敢買啊。喝啥酒都是喝,都是那嗆人的味道,可就是喝了茅臺倍有面兒啊。那感覺比吃了山珍海味還興奮。還是因為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啊。感覺太奢侈了。這吃不到葡萄就只能說葡萄酸了。說說也好,免得口水流出來讓人笑話了。大概正是這樣的心理在作崇。看到現在還要搞一個“茅臺院士”出來,那更有點忿忿不平了,不能好事都給你佔盡了,拿著高分紅,享受著優厚的待遇,還要名利雙收,叫普通人乍想呢。這樣想想,能引起這麼多人的不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其實吧,如果真的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透過公平,公開,公正的評選,選出真正的科學技術人才,也並無不妥吧。在我國的院士評選歷史中,以前也是有過爭議人物的,比如郭沫若,在胡適的推薦下,最終還是以在甲骨文考古方面突出的成果而獲評。可見,爭議總是會存在的,但只要是本著科學的態度,務實的作風來評選,就一定能學術之光閃爍四方,亮眼全球。

6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怎麼解決現代人的焦慮問題!